• 41阅读
  • 0回复

重视发展旱作农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18
第2版()
专栏:

重视发展旱作农业
本报评论员
旱作农业是指在干旱缺雨和无水灌溉的条件下,推行一系列抗旱措施的农业生产。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很大,其中绝大部分没有灌溉条件。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是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旱作农业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有一种认识,似乎一提抗旱,就得搞水利工程。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水利很重要,是农业的命脉。我们在水利建设上作了艰巨的努力,成绩很大。今后在宜于兴修水利工程的地方,根据国家、地方和群众的财力,发展灌溉农业仍然是必要的。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农业不能完全靠兴水利、搞灌溉来解决。一是我国的水资源并不丰富,农业,工业,都要用水。如果农业生产都搞灌溉,将出现水源不足的问题。二是旱区有大量耕地的地形不整齐,不易进行灌溉,不可能都改造成水浇地。三是即使在可以兴修水利的地方,也有一个是否有相应的财力、物力和经济效益是否好的问题。过去兴修水利,有的工程花钱不少,效益不大,原因就在于脱离了当时当地的实际,吃了“一刀切”的亏。
重视发展旱作农业,首先在指导思想上要去掉盲目性,增强自觉性。哪些地方宜于搞工程措施,哪些地方宜于主要采取生物措施、耕作措施等其他措施,都要因地制宜地加以确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大部分旱区要靠旱作来发展农业生产。旱作农业能实现高产稳产吗?回答是肯定的。国内外资料表明:每一毫米降水量,每亩可生产粮食0.8—1.3斤以上。按此推算,年降水400毫米的地区,亩产就可达到320—520斤。这有科学依据,也有事实证明,黑龙江省克山农场是一例。除此以外,北方还有许多旱作区,都有不少成功的典型经验。事实说明,旱作农业并不注定低产,它不是单纯“靠天吃饭”的农业,而是采取以蓄水保墒为关键的有一系列抗旱措施的一门符合科学的农业。其中包括农林牧结合,以有机肥培肥土壤,以肥调水;大量种树种草,增加绿色植被,防治水土流失,等等。它虽然比灌溉农业标准低,但投资小,比较易行,在不具备灌溉条件的情况下,扬长避短,也同样大有增产潜力。
我国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旱作农业经验,我们应当总结这些经验,把它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只要我们充分认识旱作农业的重要性,加强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地施行有力措施,一定能把旱作农业提高到新的水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