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阅读
  • 0回复

《吴玉章诗选》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19
第8版()
专栏:

《吴玉章诗选》序
李新
吴玉章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和史学家。由于他对革命事业的卓越贡献以及他的道德、文章,足以为举世的楷模,所以很早就被人们尊称为“吴老”。
吴老生于1878年12月,卒于1966年12月,按实足年龄计算,得寿88周岁。若按中国习惯的虚岁计算,则享有90岁的高寿。当然,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折磨,以吴老的身体之康健,是很可能长命百岁的。“人生自古谁无死”,吴老在90岁的生命中,参加革命就将近70年,尽可以“留取丹心照汗青”了。吴老从追随维新运动,进而参加旧民主主义革命,又进而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数十年如一日,忠心耿耿,始终不渝,直到“文化大革命”高潮中仍然坚持真理,坚持正义,以至于死。他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仅一切革命者、广大青年和劳动人民敬爱他,称赞他;就是对他有所不满的人,乃至于他的论敌或政敌,对于他的为人,都无可指摘,不得不说他是个好人。象吴老这样的革命家,这样的好人,确是值得当代和后世的人们永远怀念的。
对于吴老说来,干革命、做事业,才是主要的;写诗,余事而已。吴老在世的时候,总说自己不会写诗,不是诗人。但是,吴老自幼爱读诗,尤其爱读杜甫的诗。在需要的时候,他也写诗,而且写得不少。可惜他对于自己的诗并不珍惜,因而保存下来的不多。吴老的诗继承了中国“诗言志”的传统,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用诗来激励同志、酬答朋友;他把诗当作进行革命的一种工具。单纯从艺术性而论,吴老的诗是不会选入上乘的。但人民对诗的要求,从古至今都是政治性、艺术性并重的。岳飞、文天祥的诗词,为什么能流传千古呢?艺术性固然是一个方面,恐怕更重要的还是政治性方面。和吴老同时代的汪精卫,他写诗的技巧,可能比吴老纯熟一点,但自从他当了汉奸以后,他当年那些脍炙人口、传诵一时的诗篇,还有谁去理会它们呢?吴老的诗之可贵和可爱,首先因为他是革命者的诗,表达了革命的思想感情。同时,吴老的诗也有他自己的艺术特点,那就是质朴刚劲而又流畅自然,并常寓哲理于其中。如果不过于挑剔,这种诗体也可算别具一格。正因为如此,我认为给吴老出一本诗选,是很有意义的。
“诗如其人”。读吴老的诗有助于了解吴老的为人,有助于向吴老学习。但是,要真正了解吴老,学习吴老,更重要的还是要读他的文章和他的回忆录。为此,我衷心地希望四川人民出版社继这本诗选之后,能尽快地把吴老的文集编印出来。如果读者读了这本诗选之后,能引起兴趣,进一步去读吴老的文集和他的回忆录,并进一步提高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兴趣以至于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兴趣,那么这本诗选的出版就发挥了它最大的作用了。谨向读者推荐这本诗选,因而作序。
最后,把我为纪念吴老一百周年诞辰而写的一首七言律诗附上,以表达我对吴老的无限敬仰和怀念:
好事一生做到终,
百年冥诞忆吴翁。①
峨山仰止尧天外,
江水长流禹域中。
雨暴风狂飞海燕,②
天寒岁暮挺岩松。③
七旬革命九旬寿,
留取丹心万代红。
①1911年旧历三月二十九日的广州起义,吴老曾赶去参加。事前,四川革命党人曾以吴老的名义组织了一所起义机关,名曰“吴老翁公馆”,吴老翁从此著名。
②吴老最爱高尔基的《海燕》。
③指重庆红岩的青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