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多种形式办学 逐步实行走读 吸引企业投资 调整专业结构 上海高等教育在调整、改革中稳步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21
第3版()
专栏:

多种形式办学 逐步实行走读 吸引企业投资 调整专业结构
上海高等教育在调整、改革中稳步发展
本报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高等教育事业在调整、改革中稳步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显著提高。与1965年相比,各类专业数增加一倍;本专科招生人数增长61.3%,在校学生达84,000人;研究生招生人数增长4.6倍。恢复和新建职工高等学校86所,在校人数4万余人,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上海教育部门根据客观需要,对一些旧的管理制度和办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一、多种形式办学,发展地方高等教育事业。上海现有普通高等学校51所,比1965年增加了27所。这些新开办的大学,主要是地方院校。这几年,上海市高教局大胆改革原有办学模式,采取多种办学形式,兴办大学分校,发展短学制的专科,发展紧缺的文科和管理专业,抓紧成人高等教育,使地方高等教育事业在短期内有了较大的发展。从1978年开始,上海市利用中学校舍办起了一批大学分校。经过四年多的建设,目前,上海市的分校已有教师1,500多人,新建校舍5万多平方米,添置了一批教学设备。四年共招收学生1.4万多人,并有了首届毕业生7,000人。
二、改革对学生包得过多的管理制度。多年来,高等学校的学生全部住宿,学校招生规模往往取决于学生宿舍的面积。从1978年以来,上海校舍较为紧张的一些老大学,陆续开始让市区部分学生实行走读,收到一定效果。新建的13所大学分校和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学生全部走读。少数郊区县和路程远的学生,也不住在校内,采取在学校附近租用农民房子的办法,解决住宿问题。五年来,全市已有三十多所大专院校的2.5万多学生实行走读。经调查表明,实行走读制,不仅扩大了高校招生能力,节约了教育经费,走读生的学习成绩也并不比住宿生差。
在改革住宿制的同时,上海各高校还试办了一批收费走读的大专班或职业班,学生伙食、医疗、交通费用完全自理,收取少量学杂费。三年来,上海先后有24所高校招收了4,000多名收费走读生。去年暑期毕业856名,由学校直接向用人单位推荐,有500多个单位竞相录取,受到各方面的欢迎。
三、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开辟教育投资的新渠道。这种投资大致有四种类型:一是由用人部门举办学校,自己负责经费。二是学校的主管部门投资帮助学校建设教学、生活用房和实验设备,补充财政经费的不足。三是用人部门按合同培养的学生人数,付给学校一定的办学经费补贴。四是较长期委托培养学生的用人部门付给学校一定的基建投资。
四、开展人才预测,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学校布局与专业设置。1981年上半年,上海高教局向全市80多个局级单位发出表格,调查现有科技人员情况和未来十年期间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1982年下半年,又对重点行业和典型单位进行调查,对上海市专业人才的需要和趋势有了一定了解。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对需要量确实较小的专业、重复设置严重的专业,进行了调整。同时,新设置了一批本市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如生物医学工程、能源、环保、医学检验等专业。
按目前的发展速度,到1990年,上海高等学校每年将招收新生4.9万人,在校生将达17万人;研究生在校数将达6,500人;职工高等教育在校生也将达到6万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