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打破因循守旧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兖州矿工程进度快质量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25
第2版()
专栏:

打破因循守旧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兖州矿工程进度快质量好
编者按: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是搞好重点工程建设的一项有力措施。兖州矿的情况说明,建设成果的大小、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进行生产的技术水平的高低。打破因循守旧,用新的技术和工艺代替陈旧的、落后的技术和工艺,就会大大提高企业或工程的经济效益。
本报讯 本报通讯员时锋报道:我国重点建设工程之一的兖州矿区,在建设中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加快了工程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从1981年以来,共推广先进经验和技术革新成果115项,其中受到省以上科技大会表彰的有13项。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是从关键工程井筒施工开始的。井筒施工一般占整个工程工期的40%左右。这个矿区煤炭埋藏深,最深达800多米,比通常矿井深度深一倍以上,所占工期比例更大。矿区科技人员在全国10多个省市有关科研部门的协助下,认真吸收国内外当代施工的先进经验,大胆提出了井筒施工表土段冻结预注浆的方法,把由井筒内排水,改为井筒外部封水的办法,使井筒掘砌平均工效比国家规定的定额提高55.8%。接着,他们又先后采用了一系列立井综合机械化配套凿井新技术,先后几次创出省内和全国月成井最高纪录。
这个矿区用混凝土锚喷支护代替料石砌碹,砌碹巷道又快又省。一座年产45万吨的北宿矿井在1.7万多米长的巷道采用这种方法,节约木材2,200立方米,钢材610吨,缩短工期半年,成为我国第一座锚喷化矿井,获得了省煤矿科技优秀成果一等奖。后来,他们又在锚喷支护上进行了新的改进。把这一成功经验用在年产300万吨的兴隆庄大型矿井中后,使4万多米巷道工程,缩短工期一年左右。
在土建与地面安装工程施工中,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创造了内外立体交叉滑模新工艺,一次组装滑升成功,节约投资14万多元,缩短工期90天,工程质量优良。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赞扬,获得1983年省煤炭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