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展示生活固有的复杂性——读铁凝的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26
第5版()
专栏:

展示生活固有的复杂性
——读铁凝的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胡永年
铁凝的中篇《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载《十月》1983年第2期,以下简称《红衬衫》),是一篇颇耐读的小说。
先看看作者满怀着挚爱之情塑造的那个名叫安然的形象吧。这个16岁的小姑娘实在太可爱了!不仅因为她有一张胖乎乎的、光洁的圆脸,也不在于她具有那么多男孩子的秉性和那么广泛的兴趣爱好。更重要的,因为她浑身洋溢着一种令人神往的纯净的美。父母之间发生口角,她不象一般的子女那样折衷调和,息事宁人,而是据理责备貌似清高、实则俗气的妈妈。在冷饮店里,发现雪糕质量不好,她也无所顾忌地提意见。她认为,“青年很重要的两种品质是正义感和诚实”。所以,她敢于在作文中直言不讳地批评那个连“起码的诚实和正义感都不具备”的班长。她甚至还在课堂上公开纠正班主任念错的字。她未免太锋芒外露了!不过,在所谓“锋芒外露”的表象下,不正是跃动着一颗诚实坦荡、纯真无邪、嫉“假”如仇的心么?
但是,在班主任韦婉的眼里,这位可爱的姑娘就不那么可爱。为什么?就因为安然爱美,就因为她有个性,就因为她太诚实、太天真、太不世故,她穿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被视为“路子不正”;她和一个男生接触多,被看成“问题”;她在作文中批评圆滑世故的班长,被说成“爱贬低同学”;至于当众纠正韦婉的错字,就被说成“不自量”、“爱表现自己”。因此,尽管她品学兼优,但从初一到高一,从没当过三好学生。
无可非议的个性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作品揭示这一点,无疑是发人深思的。但是,作者的笔没有停留于此。我觉得作品的深刻、独特之处在于,它还塑造了另一个更为复杂的安静的形象,并通过这个形象,向读者展示出生活中的一个不易察觉、令人忧虑的侧面,从而把读者引入更深的思考。
安然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主要来自那个心灵严重锈损的班主任韦婉。韦婉的思想僵化、心胸狭窄、庸俗浅薄,是显而易见的,因而也就不难识破、不难解决。值得注意的倒是隐蔽在安静身上污染心灵的病菌。
安静和安然是一对患难姐妹。她对安然怀有一种掺杂着母爱的特殊感情。她喜欢妹妹甚至超过了喜欢父母。她具有许多令人喜爱的品质:热情、正直、富于同情心和上进心,等等。她也厌恶庸俗、鄙视油滑、憎恨世故。但她还有另一面:在厌恶庸俗、鄙夷油滑、憎恨世故的同时,也沾染了俗气学会了油滑,陷入了世故的泥淖。当然,我们不能把安静的违心之举和韦婉的庸俗行径混为一谈,但二者虽然动机不同,形式各异,结果却是殊途而同归。而且,正因为安静的违心之举是出于对妹妹真诚的爱,不是才更难设防、更具危害性么?
一方面担心安然的心灵受到污染,另一方面又不自觉地亲自对她播散戕害心灵的毒雾,作品展示的安静这种带有悲剧色彩的性格的两重性,是真实的、深刻的。安静的形象,向我们暗示了荡涤精神污染、建设精神文明的必要性、迫切性和艰巨性。作者从司空见惯而又不为人们所注意的日常琐事中,捕捉到带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并用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深具匠心的朴素笔法,予以艺术的再现,这是难能可贵的。
在把握了安静形象的深刻内涵之后,善良的读者可能要为安然的前途表示担心和忧虑:她能保持心灵的纯净么?这种担心和忧虑不是毫无根据的。安然的妈妈原来也是一个天真无邪、热情可爱的姑娘,但曾几何时,她的灵魂也沾染了庸俗的污垢,世故的灰尘。生活对每一个人都是一场考验。但是,作为安然们的父母、亲友,作为她们的哥哥、姐姐,作为一个渴求美好生活的人,我们不是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保护她(他)的美好生活,作出积极的贡献吗?这是安静的形象留给我们的又一个思索。
倘若再仔细玩味一下,我们便会悟出,在安静的身上,似乎还蕴含着另一层更加耐人寻味的东西。譬如,她想到经自己违心编发的韦婉的“甩膀子诗”就要变成铅字时,心中涌起的“一股又苦又甜的滋味儿”;还有当安然发现了“甩膀子诗”的校样时,她那又羞又窘、涨红了脸的情景,和突然变得异常粗暴的声音,等等,都极生动地传达出了她的矛盾心理。那么,是什么使她“不得已而为之”呢?这就自然而然地把读者引向了对于社会原因的思索。人们会发现:安静的带有悲剧色彩的思想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的因素造成的。要使安静不再做那些违心之举,必须清除社会性的精神污染。
在《红衬衫》中,作者所要着意塑造的,也许是安然而不是安静。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情况是可能发生的。相比之下,安然的形象固然可爱,却远不如安静的形象那样丰满、复杂、真实。安然的形象较多理想化的色彩,而安静的形象却显得更为真实。安静形象的塑造成功,大大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增加了作品的容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