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阅读
  • 0回复

蹲点十年搞科研 万亩碱滩变粮田 北京农业大学师生为综合治理黄淮海平原盐碱地作出贡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27
第3版()
专栏:

蹲点十年搞科研 万亩碱滩变粮田
北京农业大学师生为综合治理黄淮海平原盐碱地作出贡献
本报讯 我国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地的综合治理,是国家重点科研和攻关项目,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石元春等40余位教师,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他们的试验基地—河北省曲周县,已经有23万亩重盐碱地得到改造,昔日连草都不长的土地,变成了稳产高产农田,亩产量由百余斤增长到七八百斤,彻底改变了吃粮靠救济,花钱靠贷款的贫困状况,为我国黄淮海平原大面积综合治理盐碱地,闯出了一条路子。
十年前,石元春和辛德惠、黄仁安等八位教师来到河北省曲周县,在“春季白茫茫,夏季水汪汪,只听耧声响,不见粮归仓”的“老碱窝”——张庄,安家落户了。他们住土房,和社员一样喝咸苦水,吃高粱面,用了一年多时间,对张庄的自然条件,旱涝盐碱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大量的调查访问和现场勘测。通过认真的分析、研究,他们认识了地下水运动的不均性和积盐性,提出了以浅层地下水为中心,调节水盐运动的综合治理办法。教师们每天同社员一起下地挖沟、平地、打井,建立了排灌设施,然后,把浅水井咸水大量排出试验区,以控制地下水位,利用深井淡水进行人工冲洗盐碱土。治理的头两年就初见效果。张庄大队第一年粮食总产量增长四成,两千亩试验区粮棉丰收。目前,试验成果已在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地上大面积推广。
现在,北京农业大学又结合曲周县的农林牧副发展情况,开展综合治理研究。除了搞土壤化学专业的教师外,搞农学、耕作、农机、气象、畜牧、植保、果树、农经等专业的教师也先后来到曲周县,组成了一支学科齐全的农业综合科研和推广的队伍。
去年底,北京农业大学在曲周县重盐碱区中心建起了实验站,配备了实验设备,先后有67名学生在这里实习和写出毕业论文,有3名研究生完成了他们的研究,并取得了硕士学位,有6名研究生正在这里从事研究工作。教师们在这里撰写了论文和研究报告72篇。
北京农业大学师生的研究成果,受到联合国农业发展基金会和世界银行有关专家的好评,1980年,这两个国际组织同我国签定了农业贷款协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