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魁星楼的心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28
第8版()
专栏:

魁星楼的心愿
邵晨
沿黑龙江岸的公路东行,越过卡伦山,便到了我国黑龙江流域的历史名城——老瑷珲城了。
瑷珲,这个1858年签订屈辱的《中俄瑷珲条约》之地,曾被沙俄侵略者烧成了废墟。如今,已经建起了一座清洁娟秀的小镇。镇中心,修建了一座“瑷珲展览馆”。引人注目的是,展览馆门前高耸着一座正在修建的“魁星楼”。
据说,这是四百年前中华民族备受侵扰、惨遭涂炭的耻辱见证,也是中国人民抗击沙俄侵略光辉业绩的生动写照。
望着这座巍峨高耸的魁星楼,我心绪难平,眼前似又浮现了那些耻辱与悲壮,侵略与抗击的真实场景,听到了中华儿女奋战不息的呼号,以及沙俄侵略者砍杀中国同胞那滴血的刀影……
从十七世纪中叶开始,沙皇俄国便虎视眈眈我国的北疆。波雅科夫、哈巴罗夫等刽子手,用沾满我国各族人民鲜血的双手,到沙俄主子那里请功领赏。腐败透顶的清朝皇上迟迟不调兵北御,却从北京派来石匠,在黑龙江南岸的石矶上刻了两块所谓“神碑”——永宁碑,企望能镇住妖魔鬼祟。然而,边疆人民的生活何曾得到过一时的安宁?光绪二十六年的“海兰泡惨案”就是一个铁证。据《瑷珲县志》记载:那天“午前十一时,遥望彼岸,俄驱无数华侨,圈围江边,喧声震野。细瞥俄兵,各持刀斧,东砍西劈,断尸粉骨,音震酸鼻。伤重者毙岸,伤轻者死江……骸骨漂溢,蔽满江洋,有随浪力拥过者八十余名,赤身露体,昏迷不能作语。”
随后,沙俄侵略者便向瑷珲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犯,虽然爱国将领凤翔在卡伦山等瑷珲的门户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终因后继无援,全军阵亡……冲天的大火,映红了滔滔悲泣的黑龙江水。我国重要的清政府军事行政所在地——瑷珲,变成了一片火海。只有当年面江而立的“魁星楼”幸存下来。
可惜,在1945年解放东北时,魁星楼倒在了烟雾纷飞的炮火之中。
魁星楼啊,你象一个哨兵,目睹了祖国北疆悲壮耻辱的历史,也记录了《中俄瑷珲条约》这丧权辱国的一页,难怪人们又把你称为“亏心楼”。
如今,党和人民并没有忘记你。在你重筑楼身、死而复生的时候,你看到的却是一片废墟上建造起来的幸福家园。祖国,正在迈着四化的步伐走向繁荣昌盛的未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