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重点工程建设急需各方支援技术力量 霍林河煤矿技术力量薄弱影响工程进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7-29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重点工程建设急需各方支援技术力量
霍林河煤矿技术力量薄弱影响工程进度
编者按:先进的设备由于管理跟不上去,而趴在那里,先进的工艺由于没有相应的技术力量只好降级以求……发生在霍林河煤矿的情况说明,当前重点工程建设急需各方支援技术力量。
解决技术力量,一靠自己培养,二靠外面支援,就当前一些重点建设工程来说,更需要的是后者。有些地方和部门,确有一些技术人员用非所学,被闲置、遭冷遇。如何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有计划地组织他们支援重点建设,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6月,我们来到位于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的国家重点工程——霍林河矿区。这里铁路已经修通,公路四通八达,运输建筑材料的车辆来往如梭,挖掘机挥动巨铲剥离土石,上万名建设大军正进行着紧张的劳动。但是,这里存在着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工程技术力量和现代化的矿区建设不适应,工程指挥部门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帮助加以解决。
霍林河露天煤矿自1978年以来,先后从美国、西德、英国、瑞典、芬兰、日本的8个公司,进口了17种、共817台设备,价值1.9亿元。这些新设备、新工艺必须有一定数量相应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去使用和管理,才能发挥作用。但是,这里的工程技术人员很少,高级技术人员更少,现有的工程技术人员中,没有一个高级工程师。机电设备占矿区进口设备的90%以上,而矿区建设指挥部7名正副指挥却没有一个精通机电的。
从技工队伍来看,无论数量、质量也都不能适应重点建设的需要。露天工程处进口大型载重汽车57台,每台需要配备司机7名,共需399人,目前只有140人。据了解,在国外操纵这样大型载重车,要相当6级以上的技术工人,而这个工程处现有140名司机中只有一个5级工,两个4级工,大部分是刚转正的2级工。在矿区机修厂,能够修理进口设备的技工也只有8人。有个车间共9个班,按照要求班长应由5级工以上的技工担任,因缺乏人才,只好用2级工代替。
由于技术力量薄弱,这个矿对有的进口设备不能进行科学的检查、验收,结果把质量不合格的设备运进了矿区,使用不久就坏了。对于那些质量好的进口设备,也因为技术跟不上,再加上管理不善,损坏了不少,造成严重浪费。矿区运销处存车场上,就趴着一大片损坏了的汽车。露天工程处进口的外国设备中,完好率也只有37.2%。
霍林河矿区负责人向记者反映,这里急需充实一批中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目前的情况是,从外地调进相当困难。1981年,吉林省分配给这个矿区8名大学毕业生,一个也没来报到。1982年,煤炭工业部又分来大学本科毕业生71名,其中有29人没有来。外边的技术人员不愿来,矿区现有的技术人员也不安心。1981年以来,这个矿区外流工程技术人员53名,其中副总工程师两名,工程师14名。
出现这种情况,从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本身来说,有个害怕艰苦的问题。但是这里气候寒冷,生活条件较差,如何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也确实是个实际问题。
目前霍林河矿区已经认识到加强技术力量是当务之急,并且正在采取措施。但是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需要有关部门下大力量帮助才能解决。
新华社记者 张选国 本报记者 林文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