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意大利同共同体的“钢铁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8-04
第7版()
专栏:

意大利同共同体的“钢铁战”
李程
鉴于意大利政府的请求,7月26 日共同体工业部长会议同意把早先作出的关于限制各成员国钢铁产量的措施延长半年。6月29日,共同体执委会通知意大利政府,要其削减583万吨的产钢能力。这一决定立即在意大利引起轩然大波,钢铁工人连日举行抗议游行,政府、企业主和工会频繁举行会议,商讨对策。7月初外长科隆博致函共同体执委会主席托恩,表示意大利“无法实行、也不能接受”这一决定,要求7月25日的共同体部长会议重议此事,否则意将诉诸欧洲法院。
西欧钢铁工业正经历着严重的危机,去年钢铁生产和消费量都降到了15年来的最低点,现在仍有5,000万吨钢过剩。这一情况迫使共同体作出从1983年8月起至1985年12月止削减2,673万吨产钢能力(占现有能力的六分之一)的决定。意大利分配的583万吨份额占总数的21.8%,其余的由西德、比利时、丹麦、法国、英国、卢森堡和荷兰等国承担。这一决定的目的是为了调整钢铁部门,关闭一批效率不高、设备陈旧和亏损严重的工厂,以增强共同体钢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意大利对共同体决定反应特别强烈,原因是认为分配给它的份额过大,占意钢产量的四分之一(意原来只表示可削减240万吨),结果将导致3万人失业,带来严重社会问题。况且意大利近几年国内钢铁市场一直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今年上半年消费量下降25%,迫使生产下降23%。意大利还认为自己钢铁工业的技术设备无论在欧洲和世界上均属先进行列。对意削减过多,将违背调整的目的,削弱整个欧洲共同体钢铁工业的竞争力。
但共同体官方人士则认为,1980年至1982年间,意大利产钢能力只减少66万吨,而其它西欧主要国家都减少200万吨以上。当前大家都应当“同等地”为调整作出牺牲,过去意减得少,这次就应多减一些。再说,调整后意的钢产量仍将保持1980年在共同体中所占的21.7%份额的水平。
西方一些经济专家认为,共同体内部爆发“钢铁战”的根本原因是,近几年来西方主要工业国经济衰退,工业生产下降,对钢材需求大量减少。与此同时,第三世界一些国家正在利用自己的原料和劳力,努力发展钢铁工业,减少钢铁进口。当前美国、日本和西欧的钢铁工业普遍开工不足,竞争十分激烈。7月5日,美国宣布严厉限制特种钢进口,矛头主要针对西欧,使共同体内部在钢铁问题上的矛盾更加激化。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共同体要解决好钢铁矛盾确实是不容易的。
不过,意大利一贯奉行促进西欧联合的政策,与共同体的经济、贸易关系十分密切。加上意大利国内有这么一种看法,即产生当前这场“钢铁战”不能只埋怨共同体,也要在意大利国内找原因,共同体的决定倒是促使国内那些靠国家补贴生存的企业转产的好事。因而,当前意大利和共同体在钢铁问题上出现的争吵,经过各方认真磋商,相互让步,达成某种妥协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