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宫梳名篦”今胜昔——访常州梳篦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8-05
第2版()
专栏:通讯

“宫梳名篦”今胜昔
——访常州梳篦厂
本报记者 姚赣南
如今制作梳子的材料已发展到塑料、电木、金属……用各种木料、竹料、骨料制成的常州梳子和篦箕,却仍然具有诱人的魅力。
常州梳篦厂不大,只有392名职工。它依靠附近农村的一万多劳动力,运用一家一户的力量,每年生产1,000多万把篦箕、木梳,远销26个国家和地区。
工厂的接待室里,挂着两幅长达丈余的国画,一幅画的是木梳始祖赫连与皇甫,另一幅画的是竹篦创始人陈七子。中间两只玻璃橱内,陈列着常州梳篦历年获得的奖章、奖状,其中有1910年南洋劝业会农工商金质奖、1915年美国巴拿马国际和平展览会银质奖以及1981年国家质量奖银牌等。
盛纪兴厂长热情地向记者介绍了常州梳篦的历史和产销情况。原来,这种传统工艺品始自晋朝,已有1,5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了。木梳和篦箕,简称“栉”,是古代八大发饰之一。常州梳篦曾为古代宫廷御用珍品,故享有“宫梳名篦”之称。这家工厂现在共有五代产品,从千百年的老式样到高级工艺梳篦,从实用的产品到旅游纪念品均能生产。在陈列室内,陈列着金陵十二钗木梳、福禄寿三星梳、《西厢记》木梳、京剧脸谱梳和各种动物造型梳……还有一种木梳,取名为“长寿梳”。人们不解地问:“为什么叫这个名称?”盛厂长笑着回答:“这种梳子是用几种材料镶嵌制成的,比较结实,这是一种意义的‘长寿’;另外,经常用它梳梳头,可以刺激头皮神经,促进新陈代谢,能延年益寿啊!”他那风趣的语言,赢得了人们的笑声。
陈列室的楼上是绘制车间,这是工厂的最后一道工序。只见一群男女画工精心地在梳篦上绘制花卉、虫鸟、人物、山水。有一位老工人用烙铁当笔画熊猫,当烙铁与木料接触时,一缕青烟飘逸,棕黑色的优美线条便永久地留在梳篦上了。小小的梳篦,大如香蕉,小如红枣,从伐料到出厂,梳子要经过28道工序,篦箕要经过72道工序。所用的材料,除毛竹、生漆、桐油、棉纱、牛骨之外,木料多用石楠木、红木、枣木、黄杨木等珍贵木材。
“讲究信誉,货真价实”。这是梳篦厂的经商之道。这家工厂的产品出口占45%,内销占55%。他们在全国100多个旅游点设立了销售柜台,包产品卖得出去,包经营单位有利润。四年来,全厂的利润增长了五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