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以革命的精神搞好机构改革——学习《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8-05
第5版()
专栏:

以革命的精神搞好机构改革
——学习《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
白栋材
当前,在机构改革的工作正在进行的时候,学习小平同志《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这篇讲话,觉得非常亲切,感受尤深。
小平同志在这篇讲话中,提出了“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的重要观点,这是总结历史经验所作出的一个正确论断。早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刚刚开始时,毛泽东同志就提醒我们注意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状况,指出:“国家机构中某些官僚主义作风的存在,国家制度中某些环节上缺陷的存在”,“是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相矛盾的。我们今后必须按照具体的情况,继续解决上述的各种矛盾”。多年来,我们不止一次地进行过机构的精简和调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好。十年动乱中,各级党政机构和干部队伍方面积累的问题愈加严重,愈加复杂。小平同志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把当时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归纳为“肿、散、骄、奢、惰”五个字,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整顿各级领导班子的任务。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这一决心未能实现。
在全党工作重点转移、我国进入以四化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新时期,党中央及时提出了机构改革的任务,这是保证党的政治路线贯彻执行、实现国家振兴繁荣和长治久安所采取的一项英明果断的战略决策。进行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精干的、高效能的机构,而且需要有大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掌握现代知识技能的人才。显然,目前普遍存在于我们各级党政机关的机构臃肿和干部老化、知识不足、工作效率低下的状况,同这一要求是很不适应的。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这一矛盾势必越来越尖锐、越来越突出。如果不通过机构改革改变这种状况,迅速组织起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党的方针政策就不能充分贯彻,四化建设就不可能取得进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关系全局、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利益的严峻现实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但非常必要,而且非常紧迫。正如小平同志所说,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个问题,“不只是四个现代化没有希望,甚至于要涉及到亡党亡国的问题,可能要亡党亡国”。
这次机构改革具有不同于以往所进行过的任何一次精简的特点。小平同志指出,它是一场革命。这就是说,不是单纯裁并一些机构,而是要从根本上革除干部制度上的弊端,认真改革领导体制,改进工作作风,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不是单纯紧缩编制和减少人员,而是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起用大批新秀,改变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顺利实现新老干部的合作和交替,使整个干部队伍的面貌焕然一新;不是单纯改革机关本身的工作,而是要以此来带动经济体制和其他各方面的改革,带动全体人民解放思想,放眼未来,砥砺斗志,锐意进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这是机构改革这场革命的实质。
机构改革既然是这样一场牵动全局、影响深远的革命,必须克服一切困难真正搞好。小平同志在这篇讲话中说:“困难确实困难,但是只要我们下了决心,坚定不移,我不相信搞不成。不是要抱必胜的信心吗?我看这样的事应该抱必胜的信心。”这种坚定的态度,果敢的魄力,对我们是一个极其生动的教育。庞大的机构是由我们自己建立的,多年来已经习惯于这种多层次的管理方式,现在要由我们亲手去大刀阔斧地改变它,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同旧思想、旧习惯、旧作风发生抵触和冲突。同时,机构的精简和调整,必然涉及到成千上万人的工作岗位的变动,同个人的利益也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还有形形色色的封建的和资产阶级的思想影响,以及派性的残余等,也是客观存在的干扰和阻力。面对这些矛盾和干扰,一定要有坚定的态度。凡是不适应的,都下决心予以调整和改变。不管出现多么复杂困难的情况,都不犹豫,不妥协,更不半途而废。没有这种精神,机构改革便无法进行下去。
能否搞好这场机构改革,老干部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从实践的情况看,我们大多数老干部能够正确对待这次机构改革,他们所起的作用,是整个机构改革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决定性的保证。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长期以来为党为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不愧为我们事业的中坚力量。但是,一个人的生命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任何人的知识和经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在革命征途的一定阶段上发挥一定的作用。随着岁月的流逝,精力必然会越来越难以承受工作的重担,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为了把党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需要他们中间相当一部分同志退下来,选拔大批优秀的中青年干部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有秩序、有步骤地实现新老交替。对这些老同志来说,思想上自然不可能不经历一番斗争。问题在于对此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老干部要积极主动荐贤举能,对新干部“既扶上马,还送一程”,挑起传帮带的重担。完成这一严肃的政治任务,是老干部“最光荣最神圣的职责”,是“对党的最后一次历史性贡献”,也是对党性的一次严重考验。
机构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人才问题,是选贤任能的问题。小平同志说:“选贤任能也是革命”。现行的组织制度和为数不少的干部的思想方法,是不利于选拔和使用四化所急需的人才的。搞好选贤任能,必须解放思想,打破障碍,克服长期以来“左”的思想影响和小生产的狭隘偏见,注重从知识分子(包括自学成才的)当中大胆地选拔干部。事实证明,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大量蕴藏在广大知识分子中间。以我们省直机关调整后的领导班子为例,由于放开视野,广泛选拔,仅在几个月的时间内,这项工作就取得很大进展,破格选拔了一批年富力强、具有大中专文化程度和专业知识的优秀干部。这些同志当然不是“全才”,也不可能是“完人”,存在这样那样的弱点是不足为怪的。他们的经验和威望暂时可能不够,但是,让他们在其位,谋其政,干上几年,干得好,也就有了。有议论,有不同意见,不要紧。我们要冷静地、全面地对各种议论进行分析,择善而从之。只要符合干部“四化”的标准,只要大多数群众满意,就果断地提上来。这不仅是哪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四化建设前途和国家命运的事情,决不能因为有一点儿风浪而动摇了决心,在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上羁绊住手脚。
机构改革在组织方面的工作是大量的。臃肿的机构,重叠的层次,是助长人浮于事、官僚主义的客观原因,在机构改革中必须以革命的精神大力进行精简。小平同志说:“原则上是从紧”,“每个同志都要实实在在顶一个人做事”。这是针对我们各级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明确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各级领导机构,分工科学,职责分明,办事迅速,协调一致。机构设置一定要服从四化建设的需要,有利于加强集中统一,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重叠的机构一律撤销,业务相近的一律合并,能合署办公的就合署办公,适合改为经济组织和事业单位的就不再作为国家机关。事实证明,对机构精简从紧,不仅必要,而且也是行之有效的。
当然,机构改革告一段落之后,还要抓紧在作风上进行改进。没有作风上的改进,机构改革的成果是不巩固的。这里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必须继续从根本上对现行的干部制度、工作制度等进行改革。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小平同志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制度对干部思想作风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不坚决革除现行制度上的弊端,不建立一套合理的干部选拔、考核、升降、培训、奖罚制度,不健全行政法规和个人负责制等,过去出现过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仍有可能出现。我们对这一点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在下决心精简机构的同时,就应当着手考虑如何巩固精简成果的问题。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这次的机构改革,由于方针明确,步骤稳妥,总的来说进展比较顺利,进度比原来预料的要快,效果也比原来预料的要好。但是,也必须看到,这次的改革是在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尚未全面改革的情况下进行的,带有一定的实验性质,不可能很彻底,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在机构精简、人员调整之后,还有一个完善和提高的过程。机构的精简是否适当,要接受四化建设实践的检验。新选拔上来的干部在工作中能否胜任,要接受群众的监督和经受斗争的考验。随着形势的发展,对机关工作的效率和干部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程度的要求,也必然会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如果我们认为机构改革可以一劳永逸,工作上稍有松懈,就很可能重新陷入被动状态。社会主义体制本身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作为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必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机构改革对于我们来说,“是个老问题,也永远是个新问题”。(《列宁全集》第33卷第355页)需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学习和总结经验。当前我们进行的机构改革,对于完善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勇敢的实践。我们一定要坚持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统一起来,做到决心大,工作细,那么,这场革命的胜利是毋庸置疑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