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大连港上——访大连造船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8-06
第2版()
专栏:

大连港上
——访大连造船厂
本报记者 白原

大连,这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在大连港,一座座巨大的吊塔矗立在海岸上,一条伸延十里的长堤连接着一幢幢办公楼、厂房,深建在水泥坝下的船坞,海上高筑的船台……这就是我国著名的大连造船厂。早在六十年代初,它就是新中国第一个制造一万载重吨级轮船的造船厂。现在这里不仅有能制造三万载重吨级轮船的船台,而且建起了全国最大的十万载重吨级船台;不仅能制造远洋轮船,还能制造巨大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大连造船厂,不仅为我国建造了一艘艘远洋巨轮,而且吸引了世界上好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航运公司和石油钻探公司,为他们制造符合国际技术标准的巨轮和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去年为香港制造的八艘载重二万七千吨的货轮已经交付四艘。美国一家石油钻探公司委托大连造船厂建造的两座钻井平台和修理的一座钻井平台已经完工。今年3月,大连造船厂还同挪威的一家公司签订合同,为他们制造四艘七千二百载重吨位的滚装货轮。一艘艘具有国际水平的巨轮,表现出中国人民的卓越智慧,证明中国在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上已经迈出了步伐。

在大连造船厂,有一个高级工程师叫陈火金,他17岁参军,18岁从部队到长春汽车制造学校学习。1955年毕业分配到大连造船厂当技术员。只有中专文化的陈火金,进厂不久就从国外资料上看到有关爆炸焊接和爆炸成型的论文。这是一门世界新兴的技术,美国在1957年刚开始试验、掌握这门技术。而陈火金通过努力钻研,在1958年就试验爆炸成型成功,接着在六十年代初又试验、掌握了爆炸焊接技术。日本和美国分别在1962年和1964年将这门技术投入生产。而陈火金1968年就在大连造船厂将这门技术用在造船的特殊材料加工上。
陈火金,浓浓的眉毛,粗黑的脸庞,完全是一副钢铁工人的模样,外表看来挺健壮,其实是“外强中干”。由于长期劳累,他得了风湿性关节炎。可是,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雨雪风霜,陈火金长年累月领着十几个青年工人,在连喝水都很困难的荒山沟里进行爆炸成型和爆炸焊接的试验和生产。
在山沟的一座存放什物的屋子里,有一间陈火金的工作室,这真是一间“斗室”。靠窗搁一张小长方桌,加上两个凳子,再也搁不下任何东西了。陈火金就在这间工作室里进行爆炸焊接和爆炸成型的计算和设计,思考、钻研与这门科学技术有关的科学理论,还写下了一篇篇科学论文。

为了开辟一条通向世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航道,大连造船厂的创业者们孜孜不倦地努力学习、钻研,采取各种办法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攀登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阶梯。为了掌握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资料并同国外进行技术交流,厂里在工程技术人员中举办外语学习班、国际规范学习班和新技术学习班,并且通过工厂同国外的各种业务关系,尽可能多地选派有丰富经验和一定科学技术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出国考察、学习。从1977年到现在,先后到美国、挪威、丹麦、西德、日本、英国、新加坡等国考察、学习的工程技术人员共有二百多人次。由于工厂对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工作者十分重视,陈火金式的科学技术人才不断出现。一个叫米定文的高级工程师和其他科技人员一起设计出船舶海上补给油、水和各种物资的横向补给装置,1980年建成投入使用,为我国国防工业建设做出了贡献。海上横向补给装置的研制成功,代表着我国造船工业的高度技术水平,现在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掌握这项技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