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勤劳勇敢的锡伯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8-08
第4版()
专栏:

勤劳勇敢的锡伯族
锡伯族现有83,629人,其中约半数居住在新疆境内的锡伯人,大部分聚居在伊犁河南岸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部分散居在伊犁地区各县;其余部分散居在辽宁、吉林等省。
锡伯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东北的锡伯族普遍使用汉语。有本民族文字,通行于新疆境内锡伯族地区。
锡伯族原是呼伦贝尔地区的一个游猎民族,以狩猎和捕鱼为生。后来,锡伯族各部落逐渐被满族统治者所征服,原有的社会经济组织逐渐发生变化,农业开始在锡伯人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要地位。满族统治者征服锡伯族后,便把他们按八旗制度编入旗籍,成为满洲八旗的一部分。到十八世纪中叶,清政府平定了新疆准噶尔之乱后,为了巩固和充实西北边防,便将东北的部分锡伯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迁往新疆,后移驻伊犁河南岸。清政府的强制措施,造成锡伯族人民分居东北、西北两地的历史。同时,由于长途跋涉的行军,饥饿、疾病的侵袭,锡伯人在旅途中大批死亡。
勤劳勇敢的锡伯族,在伊犁河南岸定居后,便用自己的双手开垦荒地,在渺无人烟的荒原上拓建他们的第二故乡。早在1802年(清嘉庆七年)锡伯人就在总管图伯特的领导下,经过六年的艰苦努力,开挖了一条长达200里的察尔查布大渠。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锡伯族人又先后在博尔塔拉开凿了哈尔博户大渠,在塔尔巴哈台开凿了阿布德拉大渠,从而使这一带原来荒芜的土地得到了充足的水源,得以大量垦殖。当地哈萨克、蒙古族也因此学到不少农业生产技术。
在修渠屯田的同时,锡伯族与驻守当地的蒙古、达斡尔族士兵一起守卫西北边防。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英国殖民主义者指使其走狗张格尔在南疆煽动叛乱。锡伯营800名健儿在总管额尔固伦的率领下,配合清军进剿张格尔。1828年冬,锡伯族士兵舒兴阿和讷松阿以及总兵胡超等人,在喀尔铁盖山上生擒张格尔。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锡伯人同沙俄支持下的以阿古柏为首的所谓“苏丹王国”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为捍卫祖国的统一,做出了贡献。
东北地区的锡伯族通用汉语、汉文,风俗习惯与当地的满族、汉族相近。新疆境内的锡伯族由于居住比较集中,在语言和习俗方面都保有自己较多的特点。
过去,锡伯族信仰“喜利妈妈”和“海尔堪”(均为神名),也有信仰萨满教和喇嘛教的。节日除过春节、端午节、仲秋节外,新疆的锡伯族还有纪念历史上西迁的迁移节。每逢节日,群众便以“牛录”为单位举行射箭、赛马、摔跤、郊游、对歌等娱乐活动。锡伯族的服饰受满族影响较大,妇女喜穿旗袍。
解放后,锡伯族和所有兄弟民族一样,真正享受到民族平等的权利,1954年成立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今年在辽宁省沈阳市郊兴隆台公社又成立了锡伯族自治乡。锡伯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很快,尤其是文化教育事业进展更快,察布查尔自治县的儿童入学率占96%以上,全县有12所中、小学用锡伯文教学,有几百名青年在北京、乌鲁木齐、西安等大城市的高等院校里读书。汉文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厢记》等30多种古典优秀作品早被译成锡伯文在民间广为流传。第一部用锡伯语配音的电影《但愿人长久》已经发行了。我国唯一的锡伯文报纸《察布查尔报》也越办越好。 升旗(附图片)
锡伯族姑娘在练习射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