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一封信引出妙计百条——鞍钢第一薄板厂依靠职工群众提高经济效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8-10
第2版()
专栏:

一封信引出妙计百条
——鞍钢第一薄板厂依靠职工群众提高经济效益
本报记者 石德连
今年初,鞍钢第一薄板厂的企业整顿经冶金部和辽宁省政府验收合格,并被鞍钢命名为先进企业。1至4月份,该厂产量、质量和利润等经济技术指标,月月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受到有关方面赞扬。
就在这一片赞扬声中,5月初的一天,厂长陈克法在自己的办公室门缝里,发现一封署名“一名工人”的信,信中尖锐地批评了厂里的问题:一是浪费大,成本高,建议采取措施降低成本;二是设备检修时间长,本来4小时可完成的项目,却要干8小时;三是高频焊管工序钳工不足,出一点小故障就停产大半个班;四是有的轧钢操纵员技术差,板面浪形大,影响质量;五是有的岗位一出病号生产就受影响,而不少岗位人员过剩,特别是那些工作轻松的岗位,人员多到可以遛跶的程度;六是建议对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工段长、班组长,不管是否党员应该撤掉;七是不少人上班时间坐着、靠着、甚至睡觉。这时,共产党员、大小领导哪里去了?是否睡得更香甜呢!信最后说,因我无贡献,内心有愧,因此没有署名。
陈克法读了这位工人的信,受到很大震动。他1953年从鞍山钢铁学校毕业,先后担任过工段长、技术员、工程师和厂长,比较了解和熟悉工人。他认为,作为一名普通工人,这样关心工厂的管理和生产,主动批评和建议领导解决存在的问题,精神是极为可贵的。他从中也看到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应负的责任,决定把这封信公布于众,吸引和鼓励更多的职工,以主人翁精神参加企业管理。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对于这封公开揭“家丑”的信,陈克法也是有思想斗争的。譬如说,会不会有人借此否定企业整顿的成果?会不会引起部分职工的不满,说厂长无能?他经过反复考虑,觉得企业整顿虽说验收合格了,但并不是完美无缺,离“六好”企业还有很大差距,要继续前进,就得敢于依靠群众,揭露矛盾,解决问题。三天以后,他在党委书记马文和的支持下,公布了“一名工人”的信,并写了致工人的公开信,让全厂干部、工人展开讨论。他写道:
“这封信,使我看到了希望,作为一名普通工人,对厂里的生产、成本和管理如此关心,而我们的国家干部又是如何做的呢?
“你单位在降低生产成本、加强管理工作中,有些什么漏洞,怎样解决?
“对那些不负责任的人(包括班组长),教育又不改者,该怎么办?”
两封信公布后,立即成了全厂议论的中心。不少人说,厂长这样对待批评是对工人的信任和支持,也有人认为,“一名工人”那封信,是给厂子“抹黑”。那些过去上班睡大觉的人,更是满腹牢骚,冷嘲热讽。写信的运转吊车工人李春景也有压力,他主动向领导承认信是他写的。
厂里一些人知道这封信是李春景写的以后,嘲笑的更多了。为此,厂党委专门召开了会议,大家认为,李春景关心企业,主动给领导提批评建议,是很可贵的,对当前出现的某些思想阻力和歪风邪气要敢顶,做好说服疏导工作,把大家的思想引导到“反浪费、降消耗、挖潜力、增效益”上来,共同办好社会主义企业。厂党委还批转了厂工会关于向李春景学习的报告,号召职工为增产节约贡献力量。许多干部深入班组,同群众一起讨论,统一大家思想,将歪风平息,让正气抬头,激发了工人们的主人翁精神。许多职工象李春景那样,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献策献计。全厂针对存在的问题,成立了加强管理、革新攻关和修旧利废等30多个小组,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219条。经过造册登记,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定期逐项落实,截至目前已有67条建议用于生产。
过去,这个厂轧出的钢板只有一种长度规格,往往有一段板材被剪掉,当废品处理,一年损失上百万元。工人们提出,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量料剪裁,减少浪费。这一建议,很快得到公司批准,立即实施。以往轧制的薄矽钢板,如有氧化皮就当废次品处理,每吨减少收入700多元。现在,对这种次品进行酸洗处理,加工成镀锌板,两个月就增加收入8万多元。通过反对浪费,降低消耗,挖掘潜力,该厂6、7两月平均创造利润比5月以前提高了10%。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