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科学地开发和利用饲料资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8-10
第3版()
专栏:

科学地开发和利用饲料资源
农牧渔业部 余也凡
当前,我国发展畜牧业遇到的问题是,一方面饲料不足,另一方面有些资源又未能得到开发利用,已经利用的某些饲料资源也不尽合理。例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都用稻谷喂猪、喂鸡。按营养价值比较,稻谷所含粗蛋白质比玉米和大麦低20—35%,消化能低10—20%;同样是100斤稻谷,作饲料实际上减少了将近五分之一的营养价值。因此,应该积极组织地区间大米和玉米的调剂、兑换工作。以水稻为主的产粮区,还可以从作物布局上考虑进行必要的改革,在适合种植玉米的地方,尽可能多种些玉米作饲料,逐步减少稻谷的用量。
更重要的是,应从饲料配方上想办法。饼粕含有丰富的粗蛋白质,应当扩大饼粕饲料的比重。现在,我国仅有10%左右的饼粕用作饲料,太少了。各类饼粕中,棉籽饼和菜籽饼产量近100亿斤,用于饲料的潜力很大(不与人争食)。这两种饼粕含粗蛋白质30—40%。但是,大多数地区的绝大部分饼粕都作了肥料,少部分用作牲畜饲料,使大量的蛋白质丢在土壤中,不能通过畜禽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畜产品。我国年产饼粕约200亿斤,每年相当于六七十亿斤粗蛋白质被白白扔掉。为了安全使用饼粕,目前不少单位正在研究脱毒技术,同时探索合理的搭配比例,以提高饲养效果和经济效益。这方面的工作应当加快加强。
豆科植物茎、叶含蛋白质都比较高。紫云英的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一般在20%以上,一亩绿肥以产100斤干草饲料计算,其中含有20斤粗蛋白质。但是,目前贮存技术过不了关,影响了它的生产、利用。紫花苜蓿的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也在20%以上,但收割时,大量的叶片散落在地里,等于丢掉了蛋白质。这需要解决收割、贮存和加工等一系列机具的设计、制造问题。
全国各种农作物秸秆年产量在7,000亿斤左右,其中麦秸、稻秸、玉米秸占70%以上。这些秸秆本来营养价值不高,但经过处理后,可以提高消化利用率12%—20%,蛋白质的利用率也相应提高4—6%,牛、羊采食量增加20%左右。因而这些秸秆是我国发展畜牧业潜力极大的饲料资源。
树叶是容易被人忽视的饲料资源,其粗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0—20%,而且还可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据吉林省调查,仅村屯附近的灌木林树叶,就可以制成10亿斤叶粉。叶粉添加在产蛋鸡配合饲料中,每吨饲料可降低成本3元。
值得注意的是,工业的副产品、下脚料作饲料,在我国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甘蔗渣每年约500万吨,它是生产饲料酵母的好原料。水果加工后的下脚料,如酿造葡萄酒的下脚料,含粗蛋白9%左右,相当于玉米中的含量。
当前,由于发酵技术的发展,具备了利用糖渣生产赖氨酸的条件,合成工艺已被有关工业部门掌握。利用石油化工工业的中间产品,采用合成技术生产饲用氨基酸、维生素、抗菌素、促生长素等已成为可能。不过,合理开发饲料资源这项工作涉及的部门很多,需要群策群力,运用新技术,真正做到物尽其用。这样,我国的饲料问题就有可能解决得快些,好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