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水漫安康城以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8-10
第4版()
专栏:

水漫安康城以后
8月7日,记者在安康县城采访,看到这个七天前遭到灭顶之灾的地方社会秩序稳定,救灾工作井然有序。十万灾民的衣、食不愁,特别是大部分灾民临时安置到安全地带住宿后,露宿问题得到初步解决,灾民生活已逐渐安定下来。
7月31日晚大水漫过城墙进入老城区,当时,除寥寥几处孤岛似的高楼外,一片汪洋。8月2日水退后,这里除高楼和一砖到顶的极少数平房外,废墟一片。现在,全部灾民都已被安置在老城区外比较固定的住所,大水刚退时那种露宿街头,衣食无着、哭哭啼啼的情况已经基本上看不到了。记者8月2日进城,淤泥没膝,瓦砾木石满街,几乎分不出哪是街道哪是房舍,走路插不下脚,一个小时走不了里把路。现在,经过几千名解放军指战员全力奋战,已把主要街道清理出来,一些街灯也已修复。
安康除老城外,还有江南和老城紧邻的新城区和江北的火车站区,这些地方地势较高,水淹不着,有点渍水也容易排除,遭灾不大,这里的两万多居民,现在担负着相当艰巨的接待安置灾民的任务。
在江北一个灾民安置点的附近,记者走访了约半里路长的集市。那里摆满了蔬菜、瓜果、熟食摊摊,打听一下价格,以斤论价,青椒7分,苦瓜8分,豆角、大葱1角,香梨2角、鸡蛋1角1个,价格基本上与灾前持平。记者走过这个市场时,进一家餐馆,在这里进餐的人很少,我们和餐馆卖票的老人张正友攀谈,问他灾后生意有啥变化?他说,没多大不同,灾前营业四五十元,这两天六七十元,到这儿吃饭的主要是卖菜的,灾民没有几个,因为国家已给他们分发了食品。
记者从许多安康人的言谈中了解到,他们对这次的抢险抗洪救灾工作比较满意,认为有“三个得力”:一是领导得力。洪水到来前就动员群众撤出老城,这一着棋保住了7万多人的生命。洪水洗劫后,党中央、国务院派人前来慰问,省委书记、省长、副省长来了,3位坐阵指挥,工作抓得比较扎实。二是军队支援得力。几千子弟兵及时奔赴灾区,哪里危难哪里就有红星在闪动。7天来几乎天天有嵌着“八一”红星的飞机空运、空投。三是“先行官”得力。铁路畅通,保证了大批救灾物资及时运送。短短6天中,已到和已发的救灾专列145个车皮,共6,335吨物资,大米、面粉、衣服、被褥、柴油、药品、油毛毡、铁钉、铁丝应有尽有。
目前,安康面临的救灾任务仍然是十分艰巨的。但是,可以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安康人民一定可以靠自己勤劳的双手,重建家园。
新华社记者
徐士杰 和坪 肖德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