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有志不在年高——记龙川江畔哨湾生产队队长杨应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8-11
第2版()
专栏:

有志不在年高
——记龙川江畔哨湾生产队队长杨应旭
本报记者 高粮
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龙川江畔,有个哨湾生产队,这里住着360位社员,耕种着450亩土地,外加1,000亩山林,但过去一直生活不富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们重新选了领导班子。这些领头人在抓生产粮食的同时,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充分利用本队资源、劳力、技术,开展多种经营,促进了生产发展,三年时间改变了哨湾的面貌,使粮食产量从1979年的36万斤,上升到1982年的50万斤,总收入从10.9万元上升到24.75万元,人均收入从329元提高到687元,翻了一番多。
这个变化是怎样来的呢?1980年,群众选高中毕业生杨应旭当生产队长。应旭虽然年轻,象个文弱书生,但他办事公正、脑子灵、眼界宽、敢想敢干,说到做到,人们都夸他是好苗子。应旭当上队长,就大刀阔斧干起来。他在家门上贴了三副对联和两张门画表示自己的决心:其一曰: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群众事莫为。横联是:做有志人。其二:此日遍栽桃李树,来年尽做栋梁材。横联是:桃李满园。其三是:宝剑锋从磨砺得,梅花香自苦寒来。横联是:坚定不移。两张门画是武松打虎和鲁达除霸。
为了把队里的生产抓上去,杨应旭采取了三项措施。首先抓干部团结,他认为领导班子是关键。队委7人抱在一起,目标一致,无私无畏,严己治队,敢说,敢做,敢管。第二,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农、工、副一齐上,利用哨湾的优势,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哨湾座落在楚雄城东北7公里处,前有龙川江,后有老寨山,昆大公路横穿其间,这就为广开门路实行多种经营提供了方便条件。他根据本队的自然资源,提出在种、养、采、烧、运、杂6字上下功夫。种烟、种菜、种桑、种果树;养猪、养鸡、养羊;采石、洗沙;烧砖、烧瓦;用马车、拖拉机搞运输;酿酒、加工食品;组织剩余劳力承包土建工程等等,一下把个哨湾生产队搞得生机勃勃,人人有活干,各展所长。第三,科学种养,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善打算、巧经营。1981年,市场上砖瓦、沙石一度滞销,经杨应旭提议,投资8,500元购买了制砖机,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强了竞争能力,扩大了销路。此外,洗沙劳动也变手工为半机械化操作,使日产从100立方米上升到5,000立方米。为了打通销路,他提议试行优惠价,免费帮助装车,哨湾沙石场因此远近闻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