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心往山区想 人往山区走 钱往山区用 楚雄彝族自治州山区民族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8-12
第3版()
专栏:

心往山区想 人往山区走 钱往山区用
楚雄彝族自治州山区民族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本报讯 记者赵淮青、张殿光报道: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党委和州人民政府,转变办学思想,由忽视山区教育转为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优先照顾山区少数民族发展教育事业,显著提高了山区少数民族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和合格率,全区出现了民族教育蓬勃发展的新景象。
楚雄州山峦重叠,河湍谷深。占全州人口30%的彝、苗、傈僳等少数民族,多数聚居在面积占全州80%以上的山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山区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有了可喜的变化,但是少数民族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仍然很低,不少社队只有30%左右。有些少数民族群众反映说:我们尝到了放宽经济政策的甜头,还在吃文化落后的苦头。
自治州党委和州人民政府派人对此进行了调查,发现山区教育落后,不仅影响了山区民族经济的发展,而且妨碍着民族干部的成长,还影响到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州委和州人民政府改变了过去在发展教育上不分先进与后进、不分坝区和山区的“一刀切”办法,采取特殊措施,切实做到心往山区想,人往山区走,钱往山区用,大力发展山区民族教育。
为了鼓励人往山区走,楚雄州在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过程中,认真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具体困难,改善他们的生活待遇。从1981年起,对外地和本地城镇调往山区工作的教师,每人每年享受两次探亲假,实行五年一轮换;分配去山区的大中专毕业生,从到职之日起就发给正式职工工资;在两个点上巡回教学的教师,发给行李、炊具、马灯、雨伞和鞋袜费。有的县还规定,教师生病当地不能治疗的,由县里派车接到县医院医治。这样做,不仅使原有的教师能够安心教学,又有600多名教师志愿到山区工作。
自治州用于发展山区民族教育的经费逐年增加。每年除保证国家下拨的教育经费专款专用以外,州、县两级还从地方财政中拿出专款办教育。今年州、县两级地方财政中拿出的教育经费比去年增加了70%多,加上山区社队群众的自筹部分,使山区学校的许多危房得到修缮,还增建了不少校舍,添置了大量的教学仪器、图书和文娱、体育器材。去年修缮危房6万多平方米,今年将超过10万平方米。
山区学校还采取办早晚班、隔日班、巡回小学等多种形式,方便学生入学。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免交学杂费和书籍费。寄宿生按月发给生活补助费。在教学内容上,还根据山区需要,增设一些林业、畜牧业课程,使学生学到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学到一些实际本领,毕业后既可升学,又能学以致用,回家勤劳致富。
目前,全州山区学校越办越好,适龄儿童入学率已上升到80%以上,巩固率、合格率显著提高。全州11所县办中学开办的民族班,已吸收了1,10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在校学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