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急躁情绪”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8-12
第8版()
专栏:

“急躁情绪”辨
高扬
两年来经常参加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更替的讨论。在大量中青年干部考察材料中,不断出现有“急躁情绪”的记载。开始还不大在意,以为人总不免有这样那样缺点的吧!然而耳闻目睹这种论断越来越多,到最近,“急躁情绪”竟至成了百分之六七十被选拔对象的通病,这就不免引起了我的深思。
“急躁情绪”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指的是人对某些事、某些人看不惯,不耐烦,因而进行过当的批评、指责的性格表现。在正常的社会政治生活中,某个人表现有“急躁情绪”,确实可以说是一种缺点。要客观存在的事物,符合自己的主观愿望,对不符合者,不满意,强行要求改变,而其要求改变的手段——批评、指责又往往会带来于己不利的后果,因此,情绪急躁历来是崇尚和平与中庸之道的中国人为人之大忌。
然而,准备选拔进领导班子的大多数中青年干部具有的所谓“急躁情绪”,果真是他们的缺点,应该要求今后予以克服吗?
近几年来,国家经济建设事业欣欣向荣,政治生活也出现了团结向上的新气象。但是毋庸讳言,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甚至各级领导班子中,还有以“不为福始,不为祸先”做行动准则的人,还有“只当和尚不撞钟”的人,还有“遇着困难绕道走”的人,还有一心想“多栽花,少栽刺”的人;至于满口大道理,满腹小算盘的人所在多有,那就不用说了。在领导班子里,如果这样的人成堆,就会该办的事没有办,能办好的事办不好,那里会是“好人不香,坏人不臭”,“有功不赏,有过不罚”,恰似一潭死水,缺少几许生机。在那里,谁要是公而忘私,见义勇为,对邪门歪道敢抗敢管,就不免被讥为不安本分,不通情理,说得含蓄而且稍具原谅意味,就叫做对人对事有“急躁情绪”。上述那些人在有些单位的政治合唱队伍中是唱高音的,所以那里提供考察材料的缺点项下就赫然出现了被考察者具有“急躁情绪”四个字。
人类社会大转折时代的政治历史,经常出现看似离奇、然而又合乎规律的现象:革命党人今天陷于“左”倾教条主义,明天又转向右倾机会主义;昨天的革命派,今天变为保守派;昨天弃家革命的勇士,今天成了“求田问舍”的人。看人看事“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正是这种时代的特点之一。拿某种标准来衡量准备提拔的新人,说他们有“急躁情绪”,是缺点;而从革命的要求看,则大谬不然。当然我们也不必高喊“急躁情绪”万岁,因为准备提拔的新人,正由于他们“新”,办事情难免确有急躁之处;有的不必要的急躁也应该加以克服。但是,在被叫做“急躁情绪”的种种突出表现中,却普遍地闪烁着勇于负责、勇于创新和勇于反对庸俗习气的革命光辉,这是谁也否定不了的。“名者实之宾也”。“名不正则言不顺”。循名责实,我以为,倒是应该把这“急躁情绪”的贬责之辞从新人的考察材料中抹掉,而在缕述他们勇于战斗的字里行间,加上肯定和赞美之辞。
传统势力对新生事物力图否定和扼杀,这是历史的规律;“吹毛求疵”不过是这种规律的通常表现之一,而这又总是在新生事物得到承认之后才出现的。
旧的政治历史规律对革命进入新时期的中国,基本上已经不起作用了。但是“十年内乱”搅起的历史波澜还困扰着一些人的头脑,毒化着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廓清云雾,涤荡腥膻,正有待于具备四化条件的干部发扬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编者附记:本文作者是中共河北省委第一书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