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北京第一制药总厂职工读书活动生气勃勃 职工们联系思想谈心得,培养高尚情操,提高生产技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8-13
第4版()
专栏:

北京第一制药总厂职工读书活动生气勃勃
职工们联系思想谈心得,培养高尚情操,提高生产技能
本报讯 据《北京日报》报道:北京第一制药总厂领导积极支持群众性的读书活动,目前全厂已建立36个读书小组,1,100多名职工成为读书小组成员,约占全厂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有四五十名职工作了读书心得讲演。
这个厂的读书活动,是从1982年开始的。为了把读书活动引向深入,他们在原有一个临时读书领导班子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读书指导委员会”,厂党委副书记任负责人。各车间也相应成立了“读书指导小组”,由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当组长。厂党委书记每周听一次读书活动情况汇报,及时给以指导。领导干部和厂“读书指导委员会”的其他成员一起,帮助车间订读书计划,帮助工人总结读书心得。由6名读书骨干组成的讲演团,还到总厂和各分厂巡回讲演,让各种班次的工人都有机会听到讲演。
引导职工,特别是青年工人针对迫切需要解决的思想问题读书,从书中和现实生活中寻找答案。他们看到,有的青年总埋怨自己生不逢时,缺少“机遇”,而忽视了主观努力的作用;有的人意志不坚强,工作或生活中稍有不顺心的事,就不满意;有的人认为,只有上大学才有前途,当工人没出息等。为了引导青年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厂里组织了“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敢向崎岖开坦道”、“机遇和实力”、“发扬光大吧,我们民族的精神”、“读书与时间”等专题的演讲会,由学习体会较深的人发表演讲。女工王平,1978年参加高考,以几分之差落榜后,心灰意冷,认为自己的命运不好,埋怨自己总是赶不上“机遇”。读书以后,她开了窍,用古今中外一些“身处逆境”而能够取得成就的事实,分析了什么是机遇、机遇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个人机遇与国家命运前途的关系等,说明靠人的主观努力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用知识充实自己,有了真才实学,才能在四化建设中成就一番事业。由于他们有针对性地演讲,用哲学、历史、美学以及天文、地理等广泛的知识和本厂的典型事例,回答了现实的思想问题,工人们反映不错。读书活动的骨干不仅在会上讲演,会下还和工人个别交流心得体会,帮助和带动更多的人读书。
读书活动吸引了职工。过去,这个厂的化二车间开大会时,职工出勤率比较低。6月份,车间搞讲演会前,他们担心会开不起来,结果,出席人数很多,不仅有青年人,也有不少老工人。过去职工个人读了书,不敢在群众中谈体会,怕被孤立。现在,几个人坐在一起议论得津津有味。有些工人还主动报名参加演讲。一些职工通过参加读书活动,讲文明礼貌、互相尊重的多了,粗鲁语言少了。老工人听到青年们生动、有力的演讲,觉得青年是有希望的,对他们的看法有了变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