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为技术革新搭桥——访蒙特利尔工业技术革新中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8-13
第6版()
专栏:加拿大通讯

为技术革新搭桥
——访蒙特利尔工业技术革新中心
本报记者 许德迁 马海亮
设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校园内的工业技术革新中心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机构。它既不属于教学单位,也不属于科研单位,而只是对别人的技术革新服务。当个人或小工厂、企业有了技术革新的具体设想,而又没有条件和经费去完成时,怎么办?这所中心就为这些革新者们搭起了一座通向成功之路的桥梁。不久前,我们怀着求知的愿望访问了这所中心。
仅有12人
这所工业技术革新中心成立于1980年,在加拿大可以说是一个新事物。但它发展很快,当年就处理了45个革新项目。1982年,它处理的革新项目增加到225个。迄今为止,这个中心已处理了500个革新项目,其中25个项目已获得成功,占总数的5%。这些成功的项目包括电子仪器、通信器材、医疗设备、航空器材、建筑材料等等。尽管这所中心每年处理这么多革新项目,它的规模却小得难以令人置信。整个中心的工作人员只有12人,其中8名专业人员,4名行政人员。
临时聘专家
技术革新中心所处理的项目包括各个科学领域,仅靠自己的8名专业人员是无法胜任的。如果搞一个包罗万象的科研班子,就会形成人浮于事,而且经费也难以维持。因此,这所中心处理的革新项目主要依靠临时根据不同的专业,聘请对口的专家来完成。平时,这所中心和一大批不同科学领域的专家、教授和工程师保持联系,一旦有项目要处理,就召集有关的专家前来进行技术评定等项工作,并付给一定的报酬。用这种方法,革新中心做到了少雇人,少花钱,多办事。
免费作评定
为了鼓励技术革新,这所革新中心对所有前来请求咨询的革新者都给予免费的技术评定。革新中心首先帮助革新者把技术革新的具体设想整理成文字材料,其中较大的项目,召集专家们举行技术评定审议会,并作出评语。较小的项目可直接送到一个或几个专家手中去评定。这所中心把所作出的评语交给革新者,而对专家的姓名保密。凡评定结果有成功希望的,这所中心就同革新者本人一起,共同制定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方案。
充当搭桥人
有了可行的研究和发展方案,就需要资金和技术人员。这所中心本身的经费有限,负担不起,主要依靠说服其他合适的生产单位来投资。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大的公司企业不愿承担革新在经济上带来的风险,这所中心作为搭桥人要四处游说,提出有力的论据,争取投资者。当投资者、革新者本人和这所中心三方就经费负担和利益分配办法达成协议以后,这所中心就通过电子计算机从各类科技人员的履历中选出最合适的人员,组成技术攻关队,执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方案。
“两条腿走路”
如何开辟经费的来源,是这所中心面临的重要问题。陪同我们参观的这所中心主任勃莱博士风趣地说,“我们也要学习中国的两条腿走路。”目前这所中心一方面依靠政府每年约100万加元的拨款,一方面大力开展技术革新好处多的宣传,鼓励私人企业来捐款或投资。他们制作了大量宣传技术革新的录像带到私人企业中去放映。他们的目标是在三、五年内把每年的经费增加到200万加元,那样革新中心就有力量自己对一部分革新项目进行投资了。
参观结束时,勃莱博士形象地说,“这所中心的作用就象一座桥,给徘徊在河边的革新者们提供了一条通向大河彼岸的道路,当然不是所有的革新者都能通过。”我们不禁想到,如果没有这座桥,那些本来有希望成功的革新者,还不知要徘徊多久才能达到大河彼岸哩!(附图片)
图为三度绘图仪。它是这所中心的一项技术革新产品,可在半小时内绘成原需两天才能绘出的立体图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