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三明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8-14
第2版()
专栏:

三明人
本报记者 欧庆林 高新庆 张铭清
青山环抱的三明市,银桦、梧桐、翠柳掩映着幢幢厂房和住宅,家家户户的阳台上,摆放着千姿百态的盆景花卉。环境的优美,使人耳目一新;而荡漾在这座城市里的精神文明的春风,更是令人振奋。
无私使人高尚
三明人,老老少少、家里家外全讲普通话,加上他们的热情、好客,会使初来乍到的外地人丢掉陌生感。三明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美好的情操,处处闪耀着心灵美。
在三明化工机械厂的铸造车间,我们遇见一位普通的工人。他,穿着一身洗旧了的工作服,站在工作台旁,动作敏捷地用高压水枪冲洗着各种铸件上的砂粒。一年前,他因积劳成疾,做了大手术。出院不久,他就急着上班。厂领导照顾他的身体,分配他去干最轻闲的活——看大门,他死活不肯,又回到那清砂工岗位。
就是他,在1981年5月的一个夜晚,偶然翻阅《工人日报》,看到一封《六旬老人受虐待,令人愤慨》的读者来信。信中说,广东韶关钢铁厂职工家属、65岁的老人龙桂英受尽养女的百般虐待,被逐出家门,无处栖身……这封来信,震撼了他,他的脑海中立刻闪现出龙妈妈孤苦求助的身影。
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感驱使他迅速给龙妈妈写了封信。
龙妈妈收到了自称是他儿子、署名郑庆兰的来信,同时收到30元汇款。从此以后,龙妈妈经常收到郑庆兰寄去的钱。
无私使人高尚。龙妈妈实际收到的不是钱,而是一个共产党员诚挚的心。龙妈妈可曾知道,郑庆兰,仅仅是个每月只拿40多元钱的三级工,家里生活很拮据。他们一家人节衣缩食,自觉地承担起扶养龙妈妈的责任。就是在郑庆兰做大手术、住院治疗期间,还念念不忘龙妈妈,他对妻子说:“我生病了,有组织上的关心,亲人们的照顾,而龙妈妈呢?她生病谁照顾?”他们夫妻商量后还决定,把龙妈妈接到三明自己家里赡养。郑庆兰把这个心思写信告诉了龙妈妈,又给她寄去了路费……
虽然龙妈妈后来由韶关钢铁厂做了安排,没有来郑家,但郑庆兰无私为别人的风格令人感动。
郑庆兰热爱生活,热爱他人,热爱工作,他有一个逻辑:人活在世,给别人的要多,而索求的要少。他干活比别人卖力,吃得也多,车间给他一点补助,他说什么也不要。今年春节,工厂放假,郑庆兰一天没休息,带着爱人和孩子到厂里义务拣废钢铁,一拣就是20多吨。
当我们握着这位共产党员的手,请他谈谈自己的想法时,他笑着从上衣兜里掏出报纸,爽朗地说:“你看张海迪,她才是榜样。人没有私心,不是更好吗?我是共产党员,也要做这样的人”。
他们这样理解幸福
我们在三明见到许多年轻人,听到很多奋发有为的故事。
三明市城建局副局长兼技术设计室负责人朱学方,虽然是个高中毕业生,却能承担各种住宅、影剧院、办公楼的设计任务。麒麟山公园里造型新颖的麒麟阁、宽敞的红旗影剧院、得奖的三明市通用住宅设计方案,都是出自这个年轻人之手。
朱学方说:“搞建筑设计同搞任何工作一样,要不断创新,不能因循守旧,要充分体现欣欣向荣的时代风格和气息。我没有进过高等学府,我的能力是靠在工作实践中勤于学习、观摩、对比而得到的。我的体会是,搞一样东西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要付出代价。代价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会越多、越有意义。”
朱学方有个脾气,如果手头有了任务,就白天黑夜连着干。查资料、作对比、搞分析,思想集中,其它事情就不去顾及。他习惯每天晚上读点书,每周用两个晚上去业余大学听讲英语。他和爱人都是上海人。家里没有漂亮的时装和讲究的摆设,多的却是书。
三明市列东百货商店文具柜的青年们常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踏踏实实地去为顾客服务。”这个文具柜,过去是个“老落后”,上班扎堆聊天,经常和顾客吵架。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唤起了7名青年的上进心,她们行动起来洗刷了柜台,整理了货架,改善了服务态度,制订了文明待客公约。7个人中有5个被评为“文明礼貌月积极分子”,全柜被评为“青年文明柜”。今年的文明礼貌月活动,姑娘们修订文明服务公约,重新整理美化了柜台,充实了商品,增加了花色品种,调低了零售起点。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商品知识,交流待客经验。
有一次,一位出差到三明的外地顾客走到柜台前问:“我的钢笔墨水用干了,能不能吸一管?我付钱。”姑娘们热情接待了他,为他开瓶吸了一管墨水,收了他一分钱。从此,柜台又增添了一项一分钱的买卖。现在,这个柜台为顾客设立了要货登记簿,缺货登记簿,增加了为客代办函购、托运、送货上门等服务项目,生意越做越活,越做越好。
近几年,三明市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共青团员和先进青年,他们朝气蓬勃,自强不息,给老一代三明建设者增添了光彩。
精神的东西更重要
电影《泉水叮咚》导演选了三明地区林业局家属院作为拍摄的内外景。电影演员张瑞芳对三明市的同志说:“我演电影是为了教育人,而林业大院的新风尚又教育了我。这里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三明人爱花、爱美、爱干净,从三明地区林业局家属院可以得到印证。走过这里,绿树成荫,花香鸟语,窗明几净,满目清翠。近几年这个大院栽种冬青绿篱20条、850多米,栽种树木花卉70多种,绿化覆盖面积3,600多平方米,占全院总面积的35.1%,每人平均拥有绿化面积26.5平方米。
这个大院住着90多户人家,这几年从未发生过争吵和口角。大家讲互助,讲友爱,讲团结,邻里和睦相处,一家有困难,人人关心帮助。
文明大院的新风尚,是领导带出来的。大院组织卫生清扫和义务劳动,领导干部毫无例外参加。邻居朱永康患了急性病,局党委书记牛郭有跑到医院为他联系手术治疗。一位干部的女孩突然死亡,局长王仕琪亲自帮助安排处理后事。文明大院出大学生,出勤奋好学、天天向上,尊老扶幼,助人为乐的好孩子,领导干部的子女首先做到了这一点。局长王仕琪的四个孩子都上了大学,去年兄弟俩是一起考上的。副局长袁东村的两个孩子也是大学生。现在,全院在高初中和小学读书的孩子,有三分之一被评为好学生或学习尖子。当然,孩子们的兴趣是广泛的。每当三明市举办书法、绘画、象棋、乒乓球比赛活动,站在领奖台上的,就有这个大院职工的子女。
何谓端正党风、民风,不是可以从“林业文明大院”里得到一些启示吗?三明市委书记、市长孙贞贵说,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要强调精神的力量,精神的作用。三明市近几年突出抓了精神文明建设,改造了一个脏、乱、差出了名的城市,树立了一种新的社会风气,推动城市工作出现新的局面。正如省委第一书记项南同志指出的:三明,三明,主要是精神文明。有了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三明才放出光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