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讲求文字美 提倡规范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8-14
第3版()
专栏:

讲求文字美 提倡规范化
袁晓园
提倡语言美,清除秽言詈语对语言的污染,坚持祖国语言纯洁优美,已经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也是拨乱反正的功绩。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增添了喜人的风采。
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文字美。中国书法是举世无匹的艺术。自秦代“书同文”以来,虽有篆、隶、楷、草多种字体,但各有规范,不相夹杂。东汉蔡邕曾以六经文字,丹书于石,立于太学门外,(世称熹平石经,以当时标准隶书写出,俾使后儒晚学有所取正)四方学者远道来京观摹抄写者,轴轳相接,途为之塞。足见自秦以来,对文字的规范化都是非常重视的。
“四人帮”事事提倡混乱,即在文字方面也受到极坏影响。今日的文字真如群马脱缰,任意奔驰。我们收到不少群众来信,因为有些连猜带想也不能了解的自造怪字,看起来非常吃力。在大街广场上,这种乱简乱草的现象也随时随地可见。有的字断臂切肢,有的字挖腹掏心,令人望之生厌。再或随意省去部首,滥用同音代替,使读者不知所云。素以文字美著名于世的汉字,今天竟污染到如此程度,实在是文明低落之表现。这种现象再也不应继续放任下去。
汉字是按照汉语的特点而创造的。一音一字表达明确。它的结构大多以字组字。如不按照汉字一个方块,一个单位来写,名“琦”者,琦字写散了就会被人误认为姓“王”名“奇”,名“辉”者可误认为“光”“军”二字。此所以一形一音一义的汉字方块字,虽历千年而至今不能易也。
至于同音代替,就是写别字。过去曾有某些文改专家提倡,笔者不敏,实不敢赞同。一个知识分子竟写出“官官相互”,“不甚感激”,“得心应守”,“滥芋充数”。诸句中之错别字,读之令人啼笑皆非!如果这样混乱下去,不但海外侨胞以及台湾港澳同胞回到祖国会感到困惑,即在国内,一般文化人也有猜测词义之难,同时在市容观瞻方面也颇不雅。1958年公布简化字时,周总理曾提出国家既已将人民习用的简字公布作正字使用,“就不要再任意造简字,除了自己认识以外,几乎没有别人认识。”希望大家都按照国家规定的文字书写,以达到文字规范化的目标。也就是两千多年前“书同文”的要求。
世界各国都有正字法,不能随意乱造乱写。莫斯科本年3月19日电,报道苏联科学院俄罗斯语言研究所设立了一个错别字电话查问台,各机关以及群众遇有疑难不能确定写法时,可用电话询问,以防止写法不对、字义不符的错误。中国是一向讲究文字,讲究书法,有高度悠久文化的国家。今天正在拨乱反正,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希望社会各界人士,重视当前文字紊乱情况,讲求文字美,提醒人们不要任意书写,信笔涂鸦,一定要把字写得合于规范,写得端正劲秀。同时,在中小学,练习正楷字这门课,也得认真,作文作业也要求学生不得用不规范的简体或代用字。至于上下行文更应提倡书写整洁,合乎规范。
如欲把字写得端正整齐,必须正襟危坐,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一笔不苟地来写,这不独可以把字写得规矩,而且从小就可培养一种有耐心,有涵养,屏除飞扬浮躁的精神气质。近年来很多心理学家研究文字在人类心理上的反应,认为静心练字是有意义的。
有人认为中小学课程已很繁重,如再加重习字一门,时间岂不更为紧张。笔者认为,目前一般学校,语法占的时间太多。实际上中外语型不同,用印欧语的人民不学语法,下笔就错。中文没有语法变化,不必花太多时间去分别词类、句法构造等等。常有语法得一百分的学生,一篇中文写不通。分出一点时间用于文字基本训练,是十分值得的。
目前有一好现象:书法成为广泛的爱好,书法名家辈出。但这毕竟是少数对书法有修养的人士,力求精益求精,攀登书法艺术之高峰,与本文所谈的人民、学生以及工作人员所用的日常文字问题有所不同。我们不能期望全国人民都成为书法家,但人民日用的文字也应当达到整洁规范,形义分明,这是精神文明的基本建设。
深信全国人民都愿为祖国语文纯洁、健康、规范美好而尽心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