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看到差距 急起直追——从第一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看我国田径差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8-14
第3版()
专栏:体育

看到差距 急起直追
——从第一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看我国田径差距
《光明日报》记者 桑洪臣 本报记者 刘绪民
7天来,来自全世界的各路田径英豪在首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你追我赶、争相献技。
从我国田径运动员在这几天参加比赛的情况看,我国田径项目的运动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报名参加比赛的26名选手代表着我国田径的最高水平。他们一共参加了41个比赛项目中的16项。在选拔赛中,达到进入决赛合格资格的只有两名女子跳高运动员和男子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在赛场上,我国运动员表现出一个共同的弱点是专项能力差,成绩很不稳定。他们比赛的成绩与自己的最好成绩相差十分悬殊。邹振先三级跳的最好成绩是17.34米,而这次只跳了16.17米。从1976年以来,他从来没有跳过这样差的成绩。专项能力差还表现在对各种环境的比赛场地和对预、复、决三级赛连续作战很不适应。
另据观察分析,我国运动员表现有三个不足:思想准备不足,技术准备不足,国际比赛经验不足。思想准备不足表现在,我国运动员对参加本届比赛的各国选手的真正实力预先估计不足。比赛前夕,当他们拿到进入决赛的及格标准时,一看那么高,思想便紧张起来。再一看报名单,按照报名成绩排列,我国运动员的名次多在20名以后,信心更加不足。技术准备不足表现在赛前准备活动不够。以女子选手李晓惠掷铁饼为例,在国内投掷6次,在这里只投掷3次。她从52米起步,成绩递增,第三次掷到54.58米,很可惜,要是再掷几次,她的成绩可能还会好些。国际比赛经验不足表现在急躁、犯规。刘玉煌跳远,因开始跳时犯规,心里胆怯,只跳了7.77米。
今后应该如何改变我国田径运动的落后状况?我们在场外采访了我国田径队副领队俞樟炎和中国田径队观摩组的我国体育界老前辈、清华大学夏翔教授,以及在这里的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郑凤荣。他们一致认为应从三方面抓起:一,提高现有田径队伍的训练水平;二,加强少年田径训练,搞好后备人才培养;三,结合我国自己的特点,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田径项目和技术训练。
郑凤荣说,应从学校里抓起,每个学校搞田径训练,从国家方面多办些业余体校,加强业余田径训练。她说,应发挥我们中国人弹跳力和灵活性比较好的特点,重点搞好田赛项目。
俞樟炎说,除了个别体育强国实力雄厚外,其它国家真正高水平的项目极少。从这一点看,我们也不必气馁,我们在跳高方面也有自己的长处。但是,我国田径运动基础较差,全国进体校受过正规训练的体育队伍只有3万多人,而苏联有上百万人。我国学校运动场地严重缺乏,许多学校没有运动场,严重影响体育人才的培养。他说,五十年代后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田径水平比我国的高不了多少,而当时他们说这样搞下去不行,要抓少年训练,10年把田径促上去。果然,他们在1972年奥运会上便崭露头角。他还说,美国黑人跑的技术动作非常自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运动员的技术是经过加工的技术。这说明结合自己的特点,通过加强技术训练,同样可以在世界田坛上争雄。因此,对改变我国田径的落后状况应充满信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