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形势越好越要保持清醒头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8-15
第1版()
专栏:

形势越好越要保持清醒头脑
本报评论员
我国农村形势越来越好,这一点,举国上下认识是一致的,大家都为此感到高兴,受到鼓舞。但是,如何正确对待农村的好形势,在有些干部中,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干部中,还没有很好解决。
目前大体上有两种情况。不少地方的同志,在农村好形势面前,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既看到好的方面,也看到存在的问题。他们正继续努力,毫不松懈地兢兢业业工作,把农村好形势推向前进。今天本报报道的浙江金华地区,就属于这一类。也有些地方的同志,在农村好形势面前,不同程度地滋长了自满松懈情绪。他们对当前的有利因素看得多,对存在的问题看得少;对已经取得的成绩看得多,对今后长远的艰巨任务想得少。他们放慢了前进的脚步,甚至停顿下来。这样的地方虽然为数不多,但这种情况十分值得注意。
形势越好,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是我们几十年来付出了巨大代价取得的一条重要经验教训。回顾建国以来,农村工作上的几次大折腾,几乎都是在形势很好的情况下开始发生的。头脑不清醒了,对客观形势也就不可能作出符合实际的科学估量,结果就干出了一些违背客观规律的蠢事,葬送了好形势,导致了农业生产的下降。这几年我国的农业改革所以取得伟大成就,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党中央总结了过去的历史经验,一再告诫全党,在农业改革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这场以建立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深刻变革,前后经历了五年,看起来似乎慢,实际是快,五年中农业持续上升,形势一年比一年好。
要做到在好形势面前保持清醒头脑,最好的办法,是到实际中去作调查,多看看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多听听群众的呼声。真正深入下去,真切了解下边的实际情况,就可能使头脑清醒起来。金华地区是这几年农业改革搞得比较好的先进地区之一。这里的同志没有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按照党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深入基层调查,看到了工作上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和种种问题,比如,农民的生产情绪还不够稳定,怕政策变的顾虑还没有完全消除;联产承包制在农业以外的林业、牧业、渔业、开发荒山荒水等方面还没有建立起来,需要向纵深和宽广发展;部分社队工作不细,承包合同不完善,甚至存在着“搭花架子”、走形式的现象,等等。他们看到了这些问题之后,得出一个结论:“金华地区的农业改革还是刚起步,必须把巩固和完善大包干责任制的工作抓得很紧很紧,决不能稍有放松。”这个符合实际的看法,就是从调查中产生的。我国农村多数地区联产承包责任制才建立不久,无论是先进地区还是后进地区,都存在着各自的问题,包括承包合同制在内的各项新制度新办法还没有建立或者有待完善,许多新的更加复杂的问题又摆在面前。我们只有毫不松懈地研究和解决前进中出现的种种新问题,努力做好责任制的稳定和完善工作,才能使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巨大潜力进一步发挥出来。
党中央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即一号文件),是几年来农业改革的基本经验总结,是指导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文件。金华地委以这个文件为武器,到基层调查研究,检查工作,查遗补缺,抓薄弱环节。这是很值得提倡的工作方法。一号文件下达已经半年多了,文件规定的一些政策落实得怎么样?哪些已经做了?哪些还没做?在实践中又遇到什么新问题?文件明确规定,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仍然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这项任务抓得怎么样?看来,各地很有必要象金华那样,把一号文件作为一面镜子,一把尺子,照一照自己的工作,量一量工作上的差距,这会帮助一些同志头脑更加清醒起来,从而进一步做好工作。
我们提倡在好形势面前头脑清醒,决不是给干部和群众高涨的热情泼冷水,恰恰相反,正是为了保护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因循守旧和盲目乐观,都不符合实际情况,也不符合群众利益,最终会伤害群众的积极性。保持清醒头脑,做冷静的促进派,才有利于群众积极性的持久和巩固。当然,看不见已经出现的好形势,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缺乏信心,看准了的事也裹足不前,犹豫观望,贻误事业,也是要反对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思想更解放一点,改革更大胆一点,工作更扎实一点。”我们要不断了解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扎扎实实地引导农业改革继续向前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