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地中海重现生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8-15
第7版()
专栏:

地中海重现生机
乐山
在世界海洋中,地中海面积不算很大,可它对人类作出的贡献却无与伦比。它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古希腊爱琴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世纪国际贸易的重要场所。苏伊士运河开凿以后,它更成为国际航运的重要枢纽和极为重要的世界战略通道。同时,这个世界最大的陆间海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星罗棋布的美丽岛屿、温暖宜人的海洋性气候、风平浪静的蓝色海面和无数风景如画的沿岸村庄,使它吸引着各国千万游客,成为驰名世界的游览胜地。
然而,好景不常。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一次世界性环境会议——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宣告地中海“濒临死亡”。
这并非耸人听闻,而是事出有因的。从前,游客购买一副海中呼吸面具、潜入水底,可以饱览海底峡谷奇景,看见无数彩色缤纷的鱼类在海底丛林里游来游去,蔚为奇观。现在海水混浊,海底峡谷充满了油腻的塑料废品,再也没有游客愿意作这种海底之游了。
原来,地中海已经遭到严重的污染。首先通过地中海运送的石油年达3.5亿吨以上,占全世界运油量的四分之一。由于油轮失事等原因,每年流入地中海的石油将近100万吨。流入地中海的68条主要河流,每年也注入大量的排泄物。沿岸国家和地区居民向地中海倾倒的各类垃圾年达4,000多亿吨的惊人数字。位于海滨的大批工厂每天排出大量“三废”,包含有剧毒的水银、清洁剂和农药。这一切,使地中海变成了一个海洋垃圾桶。环境污染不仅造成海生动物的大量死亡,也给地中海沿岸居民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伤寒、副伤寒、霍乱成了一些地区的常见传染病。
世界环境会议敲响了警钟。地中海沿岸国家感到不小的震动,纷纷成立环境污染研究中心和环境保护组织。在联合国有关环境保护机构的协助下,它们双管齐下,一方面采取法律措施,签订一些防治污染的公约和议定书,另方面联合进行调查研究、监测和分析,以海水净化、污水处理为主要环节,进行了有效的工作。
地中海沿岸国家取得一致意见,把排入地中海的有毒物质,根据毒性大小和对海洋生物危害的严重程度,分别列入绝对禁止排入的“黑名单”和限制排入量的“灰色名单”。财力比较富裕的地中海沿岸国家相继修建城市污水处理回收工程。
由于沿海国家认真监督和大力推进防治污染工作,地中海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当人们在鱼类已经绝迹的一些海湾里重新发现地中海名产金枪鱼、沙丁鱼、鳀鱼的踪影时,就知道地中海有了生机。最近一期英国《经济学家》周刊说,“从地中海沿岸国家接到有关它们的‘内湖’濒临死亡的警报迄今,只有10年多一点的时间,而从它们采取具体行动到现在,也只有7年的时间”,可是“地中海已经显示出它的恢复和新生的能力”。是的,环境污染固然可怕,但也不是不可克服的。只要采取积极措施,努力进行防治工作,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就。地中海的新生,不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吗?(附图片)
地中海游览胜地——戛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