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巴尔扎克与中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8-15
第7版()
专栏:友谊之花

巴尔扎克与中国
刘勇
法国电视剧《两个新嫁娘》不久前由我国中央电视台首次翻译播出,这使中国观众对巴尔扎克的作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巴尔扎克没有来过中国。但是,这位世界文豪却与中国结了不解之缘。生前,他热爱中国的文化,是个“中国迷”;逝后,他的作品在中国广为流传,印行量竟远远超过了法国,可谓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
巴尔扎克对中国的偏爱似乎有点“遗传”关系。据考证,他的父亲就是一个“中国迷”。老巴尔扎克受过十八世纪狄德罗“百科全书派”精神很深的影响。当时,法国的“中国热”已成一种时尚。巴尔扎克有一位叫包尔杰的画家朋友,他著有一部带插图的游记《中国与中国人》。1843年10月,巴尔扎克为此书写了一篇几乎是他平生所撰的最长的书评。巴尔扎克另有一位热爱中国的朋友,那就是人们熟悉的大文学家雨果。当1850 年雨果站在巴尔扎克的新冢前悼念死者时,自然也会想起他们曾是怎样一同谈论中国的。在巴尔扎克所处的年代中,“欧洲中心论”还在西方学术界占有统治地位。但是,他力排众议,极力尊奉中国古代文明。1831年12月8日,他在一篇题为《中国人捉狭税吏的办法》的杂文中写过,中国人都是发明家,他们比法国人还要文明开化得多;中国人发明火药的时候,法国人还在用棍棒厮杀;中国人发明了印刷术,而法国人还不曾学会识字。以上固然是巴尔扎克的文学语言,这篇文字也不过是作者对元朝人民反抗赋税的一些描述,但它断然不是一个附庸风雅的文人墨客为自己装缀的“东方情味”,而是在字里行间透发着作家对中国劳动群众朴素的感情。
巴尔扎克许多作品中的模特都取材于现实。在短篇小说《禁治产》中,他很可能把“中国迷”的父亲写了进去:侯爵夫人为了阻止丈夫集资刊印《插图本中国史》,竟要求法院判处侯爵“禁治产”,并递上了一个可笑的状子:“近十年来,渠所关心之事仅限于中国事物、中国服装、中国风俗、中国历史、乃至一切均以中国习惯衡量;谈话之间往往以当代之事、隔日之事,与有关中国之事混为一谈;侯爵平日虽拥戴王上,但动辄征引中国政治故实,与我国政府之措施及王上之行为相比,加以评定”。寥寥几笔,维妙维肖,绘声绘色,使一个难以勾勒的形象跃然纸上,怎么能不引起中国人和所有“中国迷”的兴趣!
在长篇小说《幻灭》中,巴尔扎克提及中国之处不胜枚举。以造纸和印刷术为例,他大段叙述了中国所用的原料、工艺和产品,及其如何优于法国同行的比较。其中提到神甫收藏的那本带插图的中国书,有可能就是我国明代的《天工开物》。《幻灭》中有关中国造纸和印刷专业知识,足令某些汉学家赞叹。巴尔扎克精于此道,肯定又与他早年曾亲自经营印刷所不无联系。这样,作者自己也情不自禁地进来充当了一个角色!
巴尔扎克作为一个正直的法国人,始终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对于鸦片战争,他无情地揭露与鞭挞了那种“拿鸦片换茶叶”的“商业平衡”;对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他公开声明表示谴责;对于有人非议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他甚至从视觉的生理差异方面进行辩护……。
作为一个文学家,巴尔扎克是属于世界文坛的明星;作为中法文化交流的先驱,巴尔扎克的光焰将永远闪耀在两国人民心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