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朱伯儒的钥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8-15
第8版()
专栏:

朱伯儒的钥匙
沙河
锁和钥匙,是专门对付窃贼的。即使在“贞观之治”的“盛世”,也只是“夜不闭外户”,至于府库秘藏、“内房”之类,还是关门落锁的。可是,出于一般人意料,朱伯儒却将一串钥匙交给了一个扒自己口袋的“扒手”。这是为什么?朱伯儒在广州回答说:“以信任求信任。”
在现实生活中,“君子”被“欺之以方”的事还不少,“以信任”求得的往往是“不信任”。各种类型的骗子,正是利用一些人的天真幼稚或私心贪欲的弱点,取得轻信而后行骗的。所以,《东郭先生和狼》、《农夫和蛇》等等寓言故事,还能引起孩子们,不,甚至大人们那么浓厚的兴趣!
一色一样的动机,效果却有天壤之别,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我钦服的是:朱伯儒不仅具有为党分忧、助人为乐的好思想,而且眼力深邃,能凭自己的生活经验,一眼看出那个“扒手”不是“惯偷”,而是一个开始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年,在他良知尚未泯灭的时候,给予耐心教育,热情挽救,真诚感化,终于把他从犯罪的道路上拉了回来。如果人们不加具体分析,不看对象是个何等样人,不分青红皂白,依着葫芦画瓢,也慷而慨之掏出钥匙来,其后果恐怕未必会象设想的那样美好,不作被蛇咬死的农夫,也将是被人耻笑的东郭先生。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朱伯儒的钥匙的妙用就在这里。曾记得,想当年曾经有过一刀切、一窝蜂地学先进:你评个“大概工”,我就端出“大锅饭”;你开山劈田造个“小平原”,我就移山搬岭砍去林木种粮食……,既不许说个不字,也无须说个不字。其后果已见一般。这,决不是“朱伯儒的钥匙”交给“扒手”的本意。所以我主张对于交钥匙的事也要因人制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