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生气勃勃的津巴布韦共和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8-16
第6版()
专栏:资料

生气勃勃的津巴布韦共和国
三年前,津巴布韦人民经过长期的武装斗争,获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津巴布韦共和国。它象一颗灿烂的明星,升起在非洲的南方。
津巴布韦有750多万人口,其中白人约16万。主要部族有肖纳族和恩德贝莱族。面积39万多平方公里。首都哈拉雷,人口65.6万。官方语言为英语。
津巴布韦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气候适宜,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矿产品有:黄金、石棉、铬、镍、铁和煤等几十种,煤的蕴藏量很大。
独立后,津巴布韦政府在逐步解决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问题同时,对内奉行比较明智和现实的政策,强调民族团结和种族和解,制订了安定团结和稳步前进的发展方针,大力恢复和发展经济,同时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独立后的头两年,津巴布韦经济有较大幅度的恢复和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10%。津巴布韦的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5%,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大豆、花生、烟草和棉花等。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农业,推行符合本国国情的农业政策,把外援的80%用于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鼓励个体小农和大农场的生产积极性,购买白人的闲置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农民,而且妥善安置了100多万难民。由于政策较稳妥,加上风调雨顺,独立后的两年,农业总产值增长190%,农产品的出口收入占国家外汇收入的一半,还向10多个非洲国家出口几十万吨玉米,支援遭受干旱威胁的非洲国家。这种情况在南部非洲国家中是十分突出的。
去年津巴布韦遇到严重的旱灾,玉米生产下降,但粮食产量仍然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不仅全国没有人挨饿,而且还有相当数量的粮食储备。今年年初,津巴布韦向坦桑尼亚人民赠送2.5万吨玉米。烟草、糖、咖啡等仍获得丰收。1982—1983年度的糖产量为39.66万吨,所生产的糖一半供出口。在津巴布韦,糖是仅次于烟草和棉花的第三大类出口产品。1982年,糖的出口获得价值4,000万津元的外汇。津巴布韦在农业生产方面所获得的成就已引起非洲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重视。正如一位负责世界粮食计划的官员所说:“津巴布韦在农业上所取得的成就,的确是新兴国家的榜样。”
同时津巴布韦对发展工业生产也十分注意。今天,农业、采矿业和制造业已成为津巴布韦经济三大支柱。津巴布韦政府也重视智力投资,拨出大量经费,大力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和培养技术人材等,取得了一定成效。
津巴布韦作为新兴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奉行和平、中立、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坚决反帝、反殖,积极支持南部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尤其为加强非洲国家的团结发挥了积极作用,赢得了国内外的支持和赞赏。
津巴布韦十分重视加强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津巴布韦总理穆加贝高度评价津中两国的战斗友谊是“患难之交”。1980年4月,我外交部长黄华参加津巴布韦独立庆典并签署建交公报。津巴布韦独立后的第二年,穆加贝总理亲自来中国进行了友好访问。1983年赵紫阳总理访问了津巴布韦。两国领导人的互访进一步发展了两国之间的亲密友谊。这次巴纳纳总统来我国进行访问必将为两国友好合作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静舫·(附图片)
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新华社记者穆青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