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阅读
  • 0回复

西南少数民族的新时代——记西康省藏族自治区域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12-15
第2版()
专栏:藏区通讯

西南少数民族的新时代
——记西康省藏族自治区域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本报随中央西南各民族访问团记者 沈石
西康省藏族自治区域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于十一月十七日召开,二十四日胜利结束。
这一会议标志着西康省康定地区藏、汉、彝、回四个民族的大团结,也标志着藏族内部的大团结,整个会议充满了团结、友爱、合作的气氛,这是千百年来西康省藏族聚居地区首次出现的新气象。全康定地区包括各阶层的藏族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并和汉、彝、回族代表,按照政协共同纲领的民族政策,协商本地区有关各民族的大事,成立自治区域人民政府,制订今后的工作任务,这在藏族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
“必须使会议开好”,参加及主持会议的全体代表提出了这一庄严的口号,他们照着口号按步就班地去做,他们保证了这一口号的实现。怎样使会议开得圆满成功,怎样使代表们对会议感到满意,在本地区现有经济条件下,怎样使代表们生活上感到舒适,怎样使代表们认识到各个民族及藏族内部间团结的重要性,这些都是参与会议筹备工作全体同志、特别是康定军管会主任苗逢澍、军分区司令员樊执中、桑吉悦希(天宝)委员、大会秘书长昂旺格桑等所煞费苦心深思熟虑过的问题。从代表们“感到满意”的普遍反应中,说明了这次会议是十分成功的。
那些代表出席会议?
这一会议是按照政协共同纲领、经西南军政委员会和西康省人民政府指示和批准,由康定军管会召开的。
出席会议的代表二百七十一人,计藏族一百八十人,汉族七十四人,彝族十二人,回族五人。代表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康定地方委员会、人民解放军、康定各机关团体、工人、农民、牧民、工商界、自由职业者、土司、土千户、土百户、头人和宗教代表。土司、土千户和土百户共十五人,头人八十九人,宗教代表包括活佛、堪布、格西和喇嘛,其中黄教二十人,红教九人,花教五人,白教二人,黑教一人。
已经团结起来了
国民党反动派的高压、分化政策,造成了这一地区藏、汉、彝各族间的隔阂和藏、彝两族内部不团结的恶果。各族间经常发生抢劫、仇杀、械斗和打冤家的现象。像甘孜县孔萨土司和麻书土司从清末以来就不和睦。一九三八年间,国民党反动派一手制造了所谓甘孜事件,使孔萨土司德钦汪姆逃避青海西宁,国民党反动派趁势没收了她家的土地,叫麻书家代管,以致两家隔阂更深。
人民政府虽然坚持各民族团结、友爱、互助的政策,但是,藏、彝两族内部某些由来已久的矛盾,因为解放时间不久还没有一下消除,某些土司、头人间的旧怨夙仇依然存在。像康定解放后,孔萨、麻书两家各派代表前来康定向军管会接洽,孔萨家的代表益喜多吉和麻书家的贡呷降泽,不敢同行,始终保持一天的路程,唯恐同行时发生危险。
这次会议,他们相互间的关系和前次来康定时便不同了。益喜多吉和贡呷降泽都是代表,他们可以同在一桌吃饭了,出席会议时可以同坐一道了,贡呷降泽讲话时,孔萨益多也愿意替他翻译了,有事情也可以互相磋商了,这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是万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今天能够作到了,无疑的,是一种新气象。
又像德格女土司降央伯姆的大管家俄马相子的代表丁增,她不敢单独前来康定出席会议,害怕在路上碰到冤家,当她乘坐我某部军用汽车来康定后,最初,她不敢单独在街上走,耽心仇人报复,但是,过了几天,丁增可以单独在街头漫步了,可以大瞻的出席会议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新的气象。
这种新气象是怎样出现的呢?应该肯定地说是苗逢澍主任、桑吉悦希委员、樊执中司令员和其他工作同志苦口婆心启发教育的收获。经过不厌烦的解释、劝说以及有关团结问题的座谈会、小组会等,代表们初步明了了各民族间和民族内部团结的重要性。他们知道在人民政府领导下,是不能且不应该再有械斗、仇杀和打冤家的事了,他们本身也要求团结、要求订出团结互助公约,他们表示要在团结方面起模范和带头作用。康定县代表日库活佛在会上号召出席会议的代表一致负起团结各族的重任,并保证他所管辖的寺院不出问题。孔萨益多在会上表示决心搞好团结,消除本地区内部的矛盾。
应该指出:由国民党反动派挑拨成的各个民族间和民族内部的隔阂,并不是一朝一夕能消除的,上述这些收获,不过是马拉松长途赛跑刚刚燃起的火炬,要想将团结的火炬,送到最终的接力站,还有一段漫长的过程,还须要相当长的时间,还须要高度的耐心和毅力以及艰辛和细致的工作。然而决心为藏、汉、彝、回各族人民服务的苗逢澍、桑吉悦希、樊执中和昂旺格桑等同志是有信心使藏、彝各族人民团结得像一家人一样的。
为了使代表们满意
代表们来自康定地区的各个角落,他们有的没有进过城市,有的从来没有参加过这样的会议,怎样使他们慢慢地习惯于在会场里坐上两三个钟头,怎样使他们懂得举行会议的一套,怎样使他们感到住在招待所比住在家里还舒适。这些都得事先好好地研究筹划。
参与会议工作的全体人员,以高度的热情和谦虚的态度来为代表们服务。代表们不懂得主持各种类型的会议时,便从旁协助。从来没有在会上讲过话的,想尽办法诱导和鼓励他们发言。不懂得会场规则的,耐心地告诉他们。总括一句话,使代表们学会一套主持会议的本领。好让他们带回家乡去,教给当地的居民。
会议最显著的特征是表现了藏族的民族形式。各种文件表册,都用藏、汉两种文字印就。藏族代表发言,翻成汉话,汉族代表发言,翻成藏话。代表们所佩的代表证,所住的房间,以及厨房、厕所,都用藏文标明,尽管口头翻译的同志弄得舌敝唇焦,尽管文字翻译的同志夜以继日的工作,尽管在这方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总之要使代表们看得懂,听得懂。
出席会议的藏族代表,生活方式各有不同,活佛喇嘛早上要念经,每天的会议便推迟到上午十时以后。活佛喇嘛的房间是忌讳女同志进去的,便由男同志负责照顾。土司头人的房间,陈设又得不同点,茶壶杀碗全是细瓷的。他们吃不惯大米,尽量想办法供给酥油、糌粑或面食。他们坐不惯凳子,会场的座位用羊毛垫得厚厚的他们没有看过电影,隔不了三两天,开开晚会或者放上一次电影。尽量地照顾他们,就是代表死了一匹马,也得关心。理塘穹巴寺代表翁静丁增的爱马,被康定附近牛场上的牦牛撞死了,心中很难过,招待所的同志听到了,便请军管会向牛场交涉,牛场主人赔了钱。招待所的工作同志替代表们洗衣服,给他们盛饭,这为了什么?为了使代表们满意,要使代表们生活上舒适。
“大宪章——政协共同纲领——照耀着我们”
尽管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牛场,来自偏远的山地,尽管他们说没有见过大的“世面”,然而朴实的藏、彝族代表,在会议当中已经显出了他们的能力。他们初次主持会议虽然生疏,经过一试再试,也就学会了。
他们知道这样的会议,是他们本民族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日库活佛说:“我们今天能够开这样的会议,是政协共同纲领——中国人民的大宪章——照耀着我们,给我们少数民族辉煌灿烂的前途。”
他们知道这次会议是有关他们切身利益的会议,他们认真地讨论大会的各种提案,认真地磋商协商委员会的人选和今后的工作任务。他们根据各地具体情况,提出了合理的要求和建议。丹巴的代表要求政府帮助供给茶籽菜籽,使当地过去不能种茶的今后能种茶。白玉县的藏族代表要求政府允许当地人民赴青康交界处的瓦雄,自由采运食盐,过去马匪步芳用屠杀手段镇压康北人民前往瓦雄采购食盐,以致老百姓没有盐吃,今天要结束这样的凄惨事情。炉定的彝族代表要求政府在该县设立供销合作社,因为该县没有市场,彝族的日用品,要向流动的商人购取,吃亏很大。
他们要求藏、彝族内部团结,在会议上全体通过团结公约的决议,严格禁止仇杀、抢劫、械斗和打冤家。
他们深深知道人民政府体贴他们、帮助他们。彝族代表说:“国民党反动派叫我们做‘蛮子’、‘化外之人’,人民政府真正把我们当做‘人’来看待了。”
他们感谢工作同志对他们的殷勤招待,在大会上,全体代表用热烈的鼓掌来致谢意。他们不管在街头、在公共场所,见到参加会议工作的同志,便翘起大姆指,连连地说:“牙母!牙母!”(好!好!)从他们流露出的真挚情感,我们可以知道这次会议的收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