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在美国——深圳之间选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8-17
第3版()
专栏:

在美国——深圳之间选择
本报记者 林里
陈运清和陈月媚夫妇领了出国护照,要到美国继承家产。他俩,原在龙门县的中学教书,如今来到深圳。明天、也许就在今天,只要办理出境签证的海关大印咔嗒一响,他们就可以越过罗湖桥,进到香港,搭乘去美国的飞机了。
罗湖桥,在地图上只是一条细微得几乎看不见的线。但在陈家夫妻眼里,却变得无比宽阔,简直比太平洋还要可怕。甚而连看一眼都感到心悸。因为跨过这条线,他们就变成了“港澳同胞”,再走,就是寄人篱下的侨民。祖国、家乡、亲人,这些神圣的称呼,就全都成了记忆中的往事。他俩,生在祖国,长在祖国。是祖国把他们抚养成人,又把他们造就成为有文化、有知识、有教养的大学生。他们怎么不踌躇徘徊?怎么不考虑再三?
陈月媚的头脑里,翻腾着层层巨浪,怎么也不能平静。那是1962年,国家在经济困难时期,她们全家办好了移居香港的手续。但是,陈月媚不走。她要跟祖国同命运,共呼吸。再说,她刚刚考上大学,还要为自己的前程着想哩!哥哥,用断绝兄妹关系的话相逼,陈月媚没有屈服,宁愿独自留在内地。直到如今,哥哥不给她寄钱、寄东西。陈月媚呢?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坚持两条原则:一不张口,二不伸手。她读完了大学,成了家,有了孩子。眼下,已是四十岁的中年人了。四十年间,有三十多年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活的。她爱祖国,更爱社会主义。她明白,是社会主义,使她这个出生在贫困山村的姑娘,上了中学,上了大学,成了知识分子。资本主义世界能给她什么?再说,生活也不习惯呵!至于陈运清,自幼失去双亲,乡邻、亲戚、集体把他养育成人。要是旧社会,他怎么也上不了大学,更不可能成为研究生。
时间,似乎过得飞快,又仿佛永远停留在一个时辰上。他们希望马上拿到出境签证,又深怕海关要他们立刻出境。矛盾,谁都无法解脱的矛盾。陈月媚和陈运清,原是宝安县观兰乡人。现由深圳市管辖。深圳,对陈月媚来说,并不陌生。然而现在,深圳变了,变得陈月媚都无法辨认了。她还清楚记得,罗湖桥这边,火车站附近,有座山。山的旁边,有个烂泥塘。如今,山削平了,连个痕迹都没有了。烂泥塘呢?竟不翼而飞了,变成高楼大厦了。听说,还要建设电气化的火车站,还要建设市政大厦。光是国际贸易中心,就有198幢高层建筑……陈月媚弄不清是虚幻梦境,还是现实?
宝安人出国留洋,本是家常便饭,按照老人们的传统习惯,出国以前要向故土告别,要对乡亲辞行。陈月媚和陈运清也不例外。一对大学生,突然回到山村小镇,一下成了街头巷尾的头号新闻。夫妻双双出国的消息,也很快传遍四方,以致连深圳市人事局的李谨章科长,也听说了。
李谨章在暨南大学读书期间,跟陈月媚同学,又跟陈运清同乡。在这同学如同亲兄弟的年代,在这“一个老乡,胜过三个公章”的社会风气下,三人相见,就显得格外亲切。李谨章对陈月媚和陈运清谈了特区近况,谈了深圳未来,陈月媚和陈运清为深圳特区的建设成就所感动,也为李谨章在深圳所遇到的困难所吸引。李谨章曾说,现在深圳最困难的是人的问题。他们人事局统管深圳全市的干部调配,你到人事局办公室看看吧!这里要会计师,那里要工程师,要设计师的,要技术员的,几乎一天到晚,分秒不停。宝安县时代,全县只有4个技术员,还是学土木建筑的。现在呢?要电子专家,机械专家,懂电脑的,会操作现代化机器的……天呐!小小的深圳市人事局,到哪儿去找这些宝贝呢?要培养,也还需要个过程嘛!
“呶!对了,你们夫妇,一对大学生嘛,不正是深圳所急需的人才吗?留下,建设咱们的家乡,建设咱们的深圳特区吧!”因为是同学兼同乡,李谨章直通通地提出了问题。
“我学的是石油化工。”陈运清说。
“哎呀!我们这里是南海油田的后勤基地,还要成立石油化工研究所哩!正发愁找不到人哩!我看,你们就下决心留下吧!”李谨章是个痛快人,加上责任所在,他很希望他的同乡同学马上做出反应。可是,陈家夫妻还要考虑考虑。
“考虑嘛!当然罗。我也要同用人单位商量的呀!商量要有个过程嘛!给你们时间。”李谨章知道,石油化工研究所还要过一段才能成立,眼下向他要人的,是新南新印染厂,香港来的。他们本来带来了全套工程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但是,不知什么原因,资方一定要深圳给他们配备一个国内大学毕业的工程师,说是要处理废水污染问题。李谨章把陈运清的情况说给印染厂。资方一听,是学化学的,又是研究生,比大学生还高一级。二话没说,便要了下来。
陈运清呢?可就没有那么爽快。他们夫妻,还要详细讨论,认真研究哩!
出国护照,是1978年申请的。整整花了三年时间。真是磨破嘴、跑断腿呀!好容易才拿到手,又不走了。三年苦功,不是白搭了吗?
哎!说这干啥,小事一宗,技术问题。还是考虑大事吧!
陈月媚的家长,十四岁出国留洋。如今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一生坎坷,暂且不表。就说回国探亲吧!今天盼,明天盼,好容易盼到个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这才打开了中美之间往来的大门。陈家老人是在基辛格密访北京的当年,第一批回国探亲的。老人家到了宝安,到了广州,到了北京。饱览祖国风光,但是没有找到陈月媚。老人家满脸热泪,失望而去。尔后,陈家老人多次回国探亲,专程寻找陈月媚。直到1976年,才得以重新团聚。不容易啊!真是别离容易相见难啊!为了他们夫妻出国,老人家花了二十万美金,才弄到在美国定居的证件。改变出国计划,怎么向他老人家交代?
哎!算了,算了,这又有什么了不起?决定性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夫妻二人,终于归结到出国的起因上去了。
“我们为什么要出国?难道是为了赚钱、发财吗?不是的呀!我们没有那么低级、庸俗呀!”
“不哇!不是为了赚钱呀!”
“那么,到底为什么要出国?”
陈运清在华南工学院毕业以后,又考进化工研究所,当了研究生。学得一身本事,到了报效祖国的时候,内乱开始了。他被分配到四川。尽管是化工厂,但吃饱了肚子没事干,打派仗代替了生产,代替了科研。陈运清不愿虚度年华,更不忍心相互残杀,他借着同陈月媚结婚的方便,由四川调回广东,分到龙门县一个中学教书。
教书,离开了本行,不理想。但总比打派仗强呵!总比自相残杀文明呵!再加上新婚之喜,陈运清着实认真负责地工作了好一阵子。他还响应号召,在教好学生的同时,办了“五小工业”。为学校赚了钱,争得了荣誉。陈运清受到表扬,成了龙门县的红人。可是,也就从这时候开始,陈运清对于表扬、奖励,越来越感到不是滋味。简直是“喜在脸上,苦在心里”。他扪心自问,国家培养了那么多年,难道就是为了办“五小”?可是,在乱局未定的年代,不办“五小”,又干什么哩!有劲没处使,成了陈运清的心病。
说实话,龙门县在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是广东省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模范。然而,龙门是山区,穷县,小地方。要给陈运清找个对口满意的职业,着实不容易。陈运清要求调动工作,要求对口安排。恰在这时,陈月媚的家长再次回国探亲。他为儿女们报国无门而着急。随即做了出国留美、继承财产的申请。对龙门县来说,批准陈家夫妻出国,也是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角度着想的呢!
当年,他们确实说过,只要有一分可能,他们也要留在国内。寄人篱下的生活,谁那么心甘情愿呢!
有劲没处使,用政治家的语言说,就是报国无门吧!这才是促使他们出国的关键、核心!
那么现在,国家需要人,深圳需要人,李谨章同学不是因为人的问题而忙得不可开交吗?他不是说还要成立石油化工研究所吗?这不正是陈运清的专业、本行吗?这不正是陈运清梦寐以求的英雄用武之地吗?
“只要你的专业对口,我无所谓。”陈月媚在暨南大学,是中文系的,早已成了“通用干部”。不过,陈月媚还有一条,她认为党的政策变了,国家的政策变了。知识分子不再是“臭老九”。连李谨章同学,都当了科长了嘛!
“别着急嘛,再冷静地想想啊!反正李谨章还要同用人单位商量的嘛!”他们从党的政策,看到深圳的变化。从深圳的变化,想到全国的形势。特别是深圳,原本是个乡村小镇,可现在,光是内地来客,一年就是100多万。从深圳海关进来的外国游客,比以前多了不知多少倍。人家千方百计来深圳,做为深圳人的陈运清和陈月媚,怎么反倒往外流去?
“好,找李谨章去!”
……
两年以后,我在新南新印染厂找到了陈运清。他担任一个部门的副总管,月薪330元人民币。不过,这是临时性质的。石油化工研究所一成立,他就搞他的专业去。这是有言在先的。
陈月媚现在深圳市农艺研究所。是为了照顾孩子读书,由盐田采石场,把她调到这里的。说起他们夫妇留在深圳的过程,陈月媚感慨万千,兴奋异常。她也说到她的家祖,还特别谈了她的哥哥。她哥哥,在香港二十多年,捞到一套房子,花了37万元港币。但是,还没有陈月媚的三房一厅大呢!
陈运清有了人尽其才的希望。还在深圳安了家,落了户,我为他们的正确选择表示祝贺!然而,陈月媚说:“且慢,还有问题没有解决呢!”陈月媚夫妻来到深圳,工作了将近二年,孩子们也都上了学。可是,他们的档案,还在龙门。
“没有档案,不是也工作得很好吗?”我说。
“不行呵!一个人怎么能没有档案哩!这次,给大学生调整工资,就因为我的档案没来,调不了。再说,往后审起干来,可怎么办呢?”
我到深圳有关部门询问陈月媚夫妻的档案事宜。组织部、人事局,表示无可奈何又非常恼火。人事局往龙门发公函,组织部给龙门去信商量,还派专人索取。龙门一口咬定,龙门只批准陈月媚、陈运清出国赴美,并没有批准他们到深圳。“不出国,就得回龙门。”
大家知道,龙门县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是较好的。如今对陈运清夫妇的事,不是也可以灵活一点,早日落实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