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一个吸引青年的农村团支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8-17
第4版()
专栏:

一个吸引青年的农村团支部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湖北省枣阳县兴隆公社大西大队团支部收到150多份入团申请书。经公社团委批准,这个大队的37名青年加入了共青团,团员人数由1980年的50人增加到104人。为什么这里的团组织这样吸引青年?答案是:这个大队的团组织真正成了青年之家。
大西大队团支部不是从来就这样有吸引力的。1980年以前,800名青年中只有50名团员,加上团组织很少活动,团组织在青年心目中并没有多少位置。
这些现象,引起大队党、团支部的深思。他们认识到:当前农村社员空闲时间较多,手头比以前宽裕,青年对精神食粮的需求较强烈。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大西大队团支部开展了一系列有益活动。1981年秋天,大队团支部办起了“青年之家”。现在有11间房子和一个院墙环抱的大活动场地,有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康乐棋、象棋、电视机和1,200多册书刊,有电影机和小影院等文体设施。团支部经常组织团员、青年活动,为他们开放电视专场,组织他们谈体会,鼓励青年写读书心得,还组织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等队,经常同兄弟大队开展比赛活动。
自从办了“青年之家”,青年们的剩余时间被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占领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充实,性情受到了陶冶,知识有了增长,心灵得到了净化。过去以强悍猛勇为荣的,现在成了球场上的骁将;过去以出鬼点子捉弄人取乐的,现在在游艺活动中崭露头角;过去搞不健康活动的,现在改成有益活动。有一名青年过去常给别人画灵屋,现在专为大队画刊头,为文化室画壁画,给新婚青年画贺喜画。1981年秋天以后,这个大队打架斗殴、偷鸡摸狗的坏现象销声匿迹了,青年们自觉组织起了20个学习雷锋小组。一队6个犯过错误的青年,通过参加文体娱乐活动,加上党、团支部的教育帮助,有4个人入了团,1个人参加了解放军。
为了激发青年学文化、学科学的热情,团支部向党支部建议在用人上做出新规定:凡是安排到社队企事业单位的人员,一律从共青团员中考试,择优录取。一年多来大队为公社盐矿选工人、为本大队选电话员、电影放映员共13人,都是从团员中考试录取的。大队还成立了植物保护服务站,挑选20名懂得植物保护知识、病虫情况观测知识的团员青年参加,这些青年成了第一代专职植保员。
这些年,农村在恋爱婚姻问题上,索要彩礼之风盛行,铺张浪费现象严重,给男女青年经济上、精神上造成沉重的负担。大队团支部一方面号召青年破旧俗、立新风,另一方面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帮助青年具体解决难题。去年,二队青年孙延启结婚前,女方父亲突然提出要加彩礼500元买牛,否则不发嫁。孙一时拿不出,急得团团转。团支部得知后,立即同大队妇联商量,一起派人到女方家里,做女方家长的思想工作,使这对青年按期举行婚礼。团支部还帮助24个青年成全了婚事,帮助两个青年找到了对象。所有这些,都使青年们从内心里深深感受到团组织的温暖,都说团支部真正成了青年的家。
枣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