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怎样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8-17
第5版()
专栏:

怎样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王澈
新出版的《邓小平文选》中,不止一次地谈到了中国经济和文化的落后,如第221页说:“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小平同志没有把这种落后条件说成是好事或优点,这就改变了过去的提法。
过去流行过这样一种观点:“一穷二白”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理由是:穷则思变,要革命;富的革命就困难。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这种观点值得辨析一下。
“穷”不是好事,似乎容易弄清。如果因为穷与革命相联系就说它是好事,那么,革命难道不是要消灭贫困?既然要消灭贫困,又怎能说贫困是好事?其实这里要说的不过是,贫困可以刺激人们起来消灭它,从而变穷为富。这是坏事向好事的转化,并非意味着穷本身是好事。
这个道理虽然很简单,但在“文化大革命”中,却确实出现过这样的论调:因为据说富起来以后就会变得不革命(即所谓“修”)了,于是就宁愿要“穷社会主义”以保持革命性。这就越发说不通了:甘于贫困的现状,穷而不思变,又怎么能说是要革命呢?
另外,由穷变富,不但需要通过革命,还需要通过建设,这就需要掌握科学和文化。这就牵涉到“白”是不是好事的问题。
“白”就是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的意思。至于最新最美的图画应该是指社会主义文明。绘画宜于在一张白纸上进行,社会主义文明(不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却不能在空地上建设。列宁早说过,“我们只能利用旧社会遗留给我们的全部知识、组织和机关,在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人力和物力的条件下建设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任务》)因此,底子薄(穷)、文化低(白),并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有利条件。文化科学对物质文明建设的作用比较明显,大家都懂得没有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工业、农业、国防的现代化。那么,“白”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呢?对于这个问题,列宁的回答是:“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同上)因此,一个国家的科学越是发达,知识越是普及,工人阶级能够继承的文化遗产越是丰富,越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利,而不是相反。
这是说的文化建设,那么思想建设又怎样呢?可不可以说,由于文化落后,象一张白纸,就比较容易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呢?不能这样说。大家都熟悉列宁的名言:“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同上)那种认为共产主义觉悟和文化知识水平没有什么关系的观点是错误的。关于这个问题,过去报纸上已发表过论述文章,我就不多说了。
当然,对于以往的文化和思想遗产,要用批判的态度来加以审查,分清精华与糟粕。精华是我们的财富,糟粕却的确是我们的负担。从这个意义上,可不可以说因为我们国家现在文化落后,负担就轻一些呢?我们国家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封建意识和小生产观念源远流长,它的影响并不决定于人们文化程度的高低;例如它在农村的影响并不因为农村文化水平低就小一些,因为这种影响并不仅仅是通过文字这个渠道,而且也通过传统的习惯、风俗、家庭教育,以及戏曲、说唱等多种渠道。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负担。进入近代,又加上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污染,中国早已不是一片净土了。在这个意义上,“一张白纸”其实是不存在的。话说回来,我们的祖先也留下了美的文字和图画,而西方资产阶级更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这不单指科学,而且指文化。毛泽东同志说,“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对外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和前面所说的对外国东西不加分析地一概照搬,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都对我们的事业不利。”(《论十大关系》)他老人家在这里也不认为“白”是有利条件。
总之,新的东西是从对旧的东西的斗争中产生的,最美的事物是从比较美的事物发展而来的。在创作最新最美的社会主义图画的过程中,我们既要费气力擦掉旧的和新的污痕,又要善于学习和利用传统的和外来的文化中的一切真正优秀的和美的东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