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评《魏晋南北朝史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8-17
第5版()
专栏:

评《魏晋南北朝史纲》
张维训
厦门大学教授韩国磐先生的新著《魏晋南北朝史纲》,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继《隋唐五代史纲》之后,韩先生的又一部断代史专著。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之一,从东汉末年以后,除了西晋的短暂统一,中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达四百来年,直至隋朝才重归统一。在这期间,军阀混战,民族冲突,经久而多变,头绪纷繁难理。本书着力于探讨其演变的原因,阐明其发展趋势和特点。
本书认为,在自然经济统治下,东汉以来坞堡组织和封建军阀势力的壮大和相互结合,蜀、吴地区性经济的发展,中原政权力量的不足,这是导致分裂割据代替统一局面的因素。本书围绕着三国的交争,探讨了当时中国由统一走向分裂,又由分裂再到西晋短暂统一的过程,重点放在曹魏方面,放在它的以屯田为中心的各项改革上,指出:“在屯田和其他经济、政治的改革和措置下,曹魏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统一了北方。赤壁之战虽败,但经过半个世纪的继续经营,继曹魏而起的西晋,终于统一了全国。”
对于西晋只能维持短暂的统一的原因,本书认为,西晋的速亡在于腐朽的门阀政治和八王之乱,世家豪族的广占田产、奴僮和地方势力的发展,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相互交织下的流民起义和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加上最高统治者皇帝的昏愦痴顽。西晋覆灭,“五胡”并起,逐鹿中原,北方士族以晋皇室为中心,纷纷避难江南,引出了南渡侨姓士族和江南土著士族之间既联合又斗争的关系,穿插其间的还有士庶之争等。本书紧紧捉住这一历史变化中的新动向,从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揭示了东晋政权成立的社会基础和阶级实质,阐述了这个政权的数次北伐统一中原的努力,每因内讧分散力量而屡败无功,形成偏安江南的定局。本书对北方十六国政权的纷争作了扼要的介绍,比较了它们之间在政治、经济、社会矛盾等方面的优劣,在揭露各族统治者的骄纵苛暴的同时,也顾及他们之间的某些差异,肯定后赵、前燕、前秦、后秦、北燕在发展生产、选用人才和重视文化等方面的积极措施。本书对南北朝对峙下南方宋、齐、梁、陈的兴衰交替和政局的重要变化,寒族的兴起,对北方的民族大融合的发展,均作了全面的分析,认为十六国的云扰和南北的对峙,虽然使人民蒙受极大痛苦,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民族间的斗争和融合,提供了以后共同发展的有利条件,迎来了隋唐大统一的历史新局面。
重视社会经济史,是本书的显著特点。关于这个动乱时代的社会经济,无论在总体估价上还是对具体问题的认识,历来都有争论。本书以大量史实说明,东汉末年以来国家的分裂和战乱相寻,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而西晋时期边境少数民族的内徙,又带来了大量奴隶制因素甚至氏族社会的残余。作者对当时复杂的经济结构作了分析,确认了封建关系的主导地位。在这当中,本书注意并多次叙述到:当时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政权,为了自身的统治利益,只要稍有作为,都多少采取一些措施,恢复和适应自己统治区域内原有的封建农业经济,而成效的大小,又直接关系各政权的兴衰存亡。
本书用大量篇幅系统考察了当时的土地问题,其中关于封建土地国有制的论述又占有重要地位。它认为三国的屯田、西晋的占田和北魏的均田都是王朝政权为恢复农业生产而采取的重大步骤;又分别指出,曹魏的屯田与镇压黄巾军后利用它的“资业”是分不开的,占田由屯田演变而来,均田制则渊源于拓跋魏的计口受田。注意从特定的历史关系中阐明封建土地国有制产生和盛行的原因。在揭露这些土地制度剥削本质的同时,也肯定其在恢复经济、促进国家统一或民族融合中的作用。在探讨私人土地制度中,指出了南方田园别墅和北方坞堡组织的差异,特别是通过对东汉和西晋以来地主经济的考察,论证了以私人大土地所有制为核心的地方豪族势力的发展,是造成当时社会动乱割据的一个重要原因。本书经济部分的论述,是了解这个时期治乱兴衰演变过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依据,也进一步扭转了忽视这个时代经济的倾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