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富民政策和适用科技引来节能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8-18
第5版()
专栏:

富民政策和适用科技引来节能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安徽省副省长 杨纪珂
据调查,八亿农民生活燃料的90%是靠薪柴和秸秆,按最低限度需要,把一年产的秸秆都烧掉,还缺三亿吨左右。这种落后的取能方式,使一些地方农田的有机质逐年降低,乱砍滥伐林木的歪风难以刹住,多种经营难以发展,生产和生态的恶性循环状态难以扭转。
我国有丰富的风能、水能、沼气能、太阳能等能源资源,但开发很少;已经开发的,因为科研力量薄弱,原料利用率尚低,节能机具的使用率也不高。因此,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科学研究,推广适用科技,是开发农村能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当务之急。
编者
不久前,我到安徽固镇县农村去调查农村能源的利用情况,发现农民建沼气池以节约能源、增加饲料、肥料的积极性很高。皇店公社龙滩大队去年春天还只有10户建池,如今已有50多户了,而且都是自力更生的。凡建了沼气池的户,省出的秸秆起码多养一头牛。建个池,连灯、灶具只花120元,但两年喂大一头牛犊可得700元,难怪家家都要建池了。清凉公社小左庄生产队离城远,没电、缺油也缺柴。有个回乡知青在县里学会建池技术后回家建了一口池。白天用沼气做饭,晚上点沼气灯。大家看了很羡慕,都想建池,求他帮忙。他答应下来,招了8个小徒弟,不到一个月,他们建起29个池子,原来晚上一片漆黑的37户的小村,现在大放光明。
在石湖区华巷公社马庄大队,最近有100户农民要求县里帮他们建池。已有40户拿出了建池钱,就怕县沼气服务公司不替他们建。象这样成百户农民迫切要求建池的,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过去一度被农民讨厌的“呕气池”,现在一变而为他们心爱的“喜气池”了,原因在哪里呢?
我看,第一是党中央的富民政策。农民现在确信责任制长期不变了,正把过去用地不养地逐渐改变为用养结合、长远得益,把以粮为纲、只耕不牧逐渐改变为农牧并举、以牧养农,把单一务农逐渐改变为农工商多种经营。这三者都要求首先解决生活用能和生产用能,解决了燃料、饲料、肥料和动力
(包括畜力和电力),才能起步。要是没有责任制,仍旧是大呼隆、磨洋工,想要推广沼气池,政府白花钱,农民不得益,哪会有农民自愿花钱争建池子的事呢?
第二是因为在农村能源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第二代沼气池在固镇沼气实验站问世了。它跟上一代老式的不大一样:体积从10立方米变为4立方米,数目从成单变为成双,材料从普通混凝土变为抗碱玻璃纤维增强水泥,结构从粗笨变为薄壳,池型也从茶壶式变为双拱夹层汤婆子式。这些改进使新池费料少,强度高,不漏气,施工快,易出肥,成本低。将来标准化后就可以象生产自行车那样地在流水线上批量生产了。这种价廉物美的沼气池很受农民欢迎。此外,这个实验站还把旧灶改为省柴灶,只收服务费5元,可省柴50%;一种太阳灶,售价40元,一小时可烧开20斤水。
以上说明,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功效在解决农村能源这个问题上也同样是十分显著的。
马庄大队的100户农民,如用
“三灶”解决了生活用能(一年中沼气7个月、省柴灶3个月、太阳灶2个月),所省下的秸秆每户可以多养两头牛。牛粪一多,大家不妨联合起来建个3—5千瓦的小沼电。这个村庄人均有3亩多田,农产品有油菜、小麦、烟草、山芋、花生、芝麻、杂豆等。有了牛和小沼电,就不怕停电了。只要加工机具配套,油菜籽收了榨油,榨完油磨面粉,接着夏天烤烟,秋天做山芋粉,做粉丝,做花生糖,做芝麻酱和豆制品等等。有了“十小”加工业,这个村庄不富起来才怪哩!我们预计到1987年人均800元,并非幻想。如果对农村正在出现的节能热促进促进,那么,经过几年的努力,许多地方将会取得生态和生产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国家、集体和个人都大收其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