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优良棉种收购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12-15
第5版()
专栏:

优良棉种收购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金熙彬
自八月全国棉产工作会议确定保持良种以收购籽棉为主后,中央农业、贸易二部,联合发布了良种收购指示,确定良种区之良种籽棉原则上由农业部门自收自轧,并加价百分之四收购。所需资金,由花纱布公司充分供给,人民银行提前贷发一九五一年棉种贷款。各级政府召开了收购会议,各级政府大都设立了选种委员会及收花保种委员会,组织群众自留种及选良分收,将好籽棉卖给良棉收购机构。不少地区为鉴别良棉,认真分级检验,颁发了良棉证或售花证。在收购方式上,大部(华北及河南等地)地区,由棉产机构自收自轧,部分地区棉产部门力量不够,由花纱布公司、合作社代收,农业部门的良棉轧花厂代理轧花;个别地区收棉籽。由于上述一系列的措施,良种收购一般的都很顺利,收到了大批好籽花。过去没有卖籽棉习惯的地区,也开始转变为卖籽棉。截至十一月初止,河北省已收籽棉一千九百余万斤(完成任务三分之二);平原五个良种管理区统计,收购将近二百万斤;东北辽东省至十月中,即已收购约六百万斤。现各地区除收花外,正进行棉种鉴定,在全国范围内来说,今年棉种工作比去年为好。但在良种收购工作中,还存在着下列一些问题,应该注意及时解决。
一、收购良种籽棉的价格问题:今年的优良棉种,凡是发芽整齐的地区,一般均较当地原有品种产量高百分之十,绒长高一级以上,有的衣分也较大。许多商贩想套购良棉,因此皮棉、籽棉价格的好坏与换算的是否正确,都影响到良种收购。如十月初,唐山标准皮棉价七、九○○元,换算合理的籽棉价为二、七八○元,而花纱布公司牌价仅二、四五○元,市价则是二、六○○元。再如山东高密良种管理区,在九月底发生区内价格低于外围,私商收购外围之普通棉反高于良种管理区,因而群众不满,大量良种流失(良管区一斤标准皮棉七、六○○元、外围则达九、五○○元)。由于这一情况,加价百分之四亦不起作用。还有的地区未很好的和合作社配合,发生互相争购现象。更有的地区轧花厂直接到集上大量收购棉花,都影响到良种的混乱。这种现象目前虽已得到纠正,但在掌握良种以备明年推广的任务下,要使良种籽棉控制在良种收购机构内,皮棉籽棉价格的正确换算,及良种与非良种的一定差额,仍应及时注意掌握。
二、良种加价百分之四的问题:今春许多地区发展良棉,事先未能提高价格收好籽棉轧棉种,却大量收购一般棉种,结果受到重大损失。为接受这一教训,乃规定对良种棉花加价百分之四予以收购,以鼓励农民好坏花分收,踊跃将良种籽棉送往良种收购机构,不使良种散失。加价范围,仅限于收购籽棉之良种管理区;但由于不少地区对这一精神的领会不深刻,也发生了很大偏差:(一)有些地方认为凡是良种,不论良管区及一般推广区都加价;(二)有的认为只良种管理区加价,普通区不加价是不公平的,所以要加都加,要不加则都不加;(三)认为加价是单纯奖励种良种,所以不论籽棉、皮棉都应加价;(四)有的地区未很好的执行良棉证,分级技术又较差,被棉贩钻了空子,把非良种区的棉花也运去卖,手续紊乱。棉农反映说:“良棉加价均让棉贩得去了。”这样不仅浪费了政府百分之四的加价费,农民还得到不良的种籽,影响明年推广。上述缺点,各有关部门应很好的加以纠正。
三、部分地区良种轧花厂尚没有和良种管理区很好的结合,对棉种鉴定与整理的工作,由良种管理区派员驻厂办理,厂内只管轧花,因此严重地影响到良种质量的纯正,失去农业部门建厂轧花的意义。
四、在保管工作上,由于仓库不足,再加疏于保管,籽棉、棉籽发霉者时有发生。据各地报告:平原省安阳专区邺县邵甲屯棉业改进社良种及普通籽棉共约三十万斤,堆存在敞棚或院中席地上,经过十月十三日的阴雨连绵,几乎全部遭受雨湿,雨后调查,其中约二十万斤籽棉(包括良种)发热生霉,籽棉变质,发芽的约八千斤;丰乐镇轧花厂亦有十六万斤棉籽着雨发热,不能作种;河北省南宫亦有二十万斤籽棉发热变质。有些轧花厂存放大量籽棉,轧不过来,也不肯去组织私营车子轧花,结果受到损失。
五、各地对明年棉种的准备应如何注意解决呢?为完成明年扩大棉田与推广良棉所需的种籽,及解决一部灾区棉种的缺乏,在今冬明春就须做好棉种的收购与调运。在良种收购上,各有关部门应依据十月十四日中央贸易、农业二部发出确实保证合理棉价的指示,加以认真贯彻,以期控制良种以发挥加价百分之四的作用。普通棉籽亦应根据各地需要,由各级政府、合作社采用就地解决的办法加以调剂。但无论良种推广与普通种的调剂,均应作好种籽鉴定及保管、运输、推广工作,并建立必要的责任交接制度,以免重蹈去年棉种不好的复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