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专案”作风的祖师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8-20
第5版()
专栏:读者推荐

“专案”作风的祖师爷
林放
7月30日《人民日报》刊载一文,题曰:《“专案”的遗风》。这里不想议论此文的具体情节,重要的是这篇报道提出一个人事调查的原则问题。正如《编者按》指出的:“调查必须始终贯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而决不能把调查当作印证甚至迎合某种结论或意图的手段。”大家还没有忘记那十年动乱中林彪、“四人帮”搞的所谓“专案”工作的“德政”吧。“外调”也好,“内查”也好,先定了调子,然后把调查“当作印证甚至迎合某种结论或意图的手段”。“四人帮”一个爪牙曾经公开扬言五分钟就能打出一个“反革命”。要不然,为什么那时候会有那么多的人一下子被打成“叛徒”、“特务”、“假党员”、“走资派”呢?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冤假错案呢?
有些事情,现在想起来是很难理解的。比如胡适这个人,在新中国充当了三十多年的反面教员。对于他的“实用主义”,对于他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公式,我们是批之又批,驳了又驳,总以为是“批倒、批臭”了,不可能公然招摇过市了。可是不然!试看“文革”中的某些“专案”调查,十年动乱时对人的处理,所奉行的原则竟然就是胡适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一个发臭了的公式。甚至假设起来比胡适还要大胆,求证起来比胡适更其随心所欲。跟着“怀疑一切”就是“打倒一切”,这一套“专案”作风比起胡适的公式来,可以说是变本加厉,青出于蓝了。
但是始作俑者,还是胡适的哲学。正由于实用主义的阴魂未散,因此奉行“有用就是真理”的原则办“专案”工作的,不仅在“十年动乱中盛极一时,惨重教训记忆犹新”,而且在今天也还有摇身一变,重新露头,制造新悲剧、新冤案的可能。《人民日报》这篇报道以及它所加的《编者按》,是很及时的,值得我们好好地思索一番,议论一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