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不能再喝“大锅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8-22
第2版()
专栏:

不能再喝“大锅水”
本报评论员
山东黄县通过水费改革,促进了科学用水,这在提高水利设施效益方面有重要意义。
水费改革是改善水利工程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当前我国水利事业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国家用于水利建设的投资达800亿元,加上地方投资和群众的劳动积累,形成了上千亿元的固定资产,年供水能力达到4,600多亿立方米。但是长期以来,水利部门一直实行无偿供水或低偿供水,水费收入极少,不仅设备更新、工程再建和维修养护费用要依靠国家,而且起码的管理运行费用也无法自给。由于用水不要钱或要钱极少,用水多少与用户的经济利益关系很小,用户对用水多少满不在乎,因而带来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在农业上大水漫灌、以灌代耕、大量弃水,到处可见,以致造成土壤肥料冲失、地下水位抬高、土壤次生盐渍化和涝灾加重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在工业上,不搞循环用水,听任大量污水、废水排入江河或渗入地下,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不平衡,目前不少地区供需状况已经相当紧张。如何合理用水、节约用水,逐步建立节水工业、节水农业,如何做到整个社会都来节水,是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正如赵紫阳总理所指出的,一是研究节水的办法,一是实行有利节水的政策。当前很重要的是改革不合理的供水价格,促进大家都来节约用水。据专家们预测,到2000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我国工农业和城市用水,尚需增加年供水能力近2,000亿立方米。满足这个需求,若只靠新建水利工程那是我国财力物力所难以承担的。因此,从政策上调动各行各业节约用水的积极性,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喝“大锅水”如同吃“大锅饭”一样,对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有的同志担心,调整供水收费标准会增加农民的负担。实践证明并不是这样。由于调整水价后节约了用水,工程有了改善,灌水有了保证,质量有了提高,增产的部分是大头,增加水费的部分是小头,算总账农民仍是合算的。只要把情况和道理讲清楚,农民群众一定会欢迎这样做。有的同志说,群众投工投料自己兴办的水利工程,为什么用水还要出钱?这种认识不全面。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告诉我们,任何生产,那怕是维持原生产规模不变的简单再生产,也需要不断地对生产设施进行养护维修和设备更新。即使是那些主要靠农民自筹资金和劳动积累修建的水利设施,也应和农民商量,收些水费作积累,以维持正常的生产循环,否则一旦生产设施破坏,又无力恢复,吃亏的还是农民自己。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低水费,实际上是赔本供水。据全国100多个供水工程统计,实收水费仅占供水成本的百分之几,占运行管理费的百分之十几,供水越多,水利部门亏空越大。不少管理单位为了勉强维持供水,不得不用综合经营的收入来弥补亏空。这种状况如果长此下去,国家财政就要年年大量补贴。
我国已有的水利工程,效益尚未完全发挥。要把现有的工程管好用好,就必须建立和健全责任制,改进水费制度,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从而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喝“大锅水”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