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炎黄子孙的责任——访六届全国青联委员严隽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8-24
第2版()
专栏:

炎黄子孙的责任
——访六届全国青联委员严隽仪
全国青联六届一次会议江苏省代表团中,有一个人个头不高,微胖,给人以健康敦厚的印象。他,是台湾国民党政府前总统、国民党中央常委严家淦的亲侄严隽仪。严隽仪生活、工作得怎样?我们饶有兴味地访问了他。
“我是苏州十中的物理教师,1966年江苏师院毕业,以后就一直任教……”严隽仪首先介绍了自己的经历。他生在大陆,长在大陆。“文化革命”中,虽说也受到一些冲击,但随着党的台属政策的落实,情况愈来愈好,他愈来愈感受到党的关怀,祖国大家庭的温暖。特别是在事业上,他感到很顺心。
严隽仪热爱教育工作,事业心很强。近年来,学校组织了多次教学经验交流活动,也让他们和兄弟学校挂钩交流,他们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严隽仪自己还钻研了教育理论、心理学、逻辑学等。正象他所说:要给孩子们一桶水,自己要有十桶水。这几年,他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多次向学校提出改革教学的建议,受到学校重视。他被提为物理教研组副组长,年年被评为校先进工作者,还两度荣膺市“先进工作者”称号。他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写成文章,在苏州市物理学会上进行学术交流及在“上海物理小报”上发表,获得好评。
“党和人民给予我们的荣誉,总是多于我们给党和人民作出的贡献!”想到党和人民对他的关怀,他说,每当他外出开会或参观,校领导总要问他有没有什么困难,有时直截了当问他需要不需要补助。“干嘛要补助呢?我家人口不多,我每月工资不少,够用了。”说完,他又笑着加上一句:“这几年教师工资不是普调了好几次吗?我是四年提了三级!”严隽仪的父亲早已去世,母亲身体尚好,妻子有工作,一个孩子,生活是美满的。
话题从严隽仪的生活问题转到祖国统一问题。严隽仪告诉我们,去年10月,他应江苏台胞联谊会的邀请,去福建、广东参观。在福建前线,他们隔海眺望大、小金门岛,对岸旗帜历历在目,人影绰绰可见,这时,他想起在台湾的许多亲属,他深为祖国被分割,亲人难团聚而痛苦。他说:这种状况我们能让它长期继续下去吗?不能!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责任、有义务改变这种状况。
本报记者 张达 本报通讯员 黄传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