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黄淮海地区要综合治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8-24
第4版()
专栏:建议

黄淮海地区要综合治理
中国农业科学院黄淮海攻关项目领导小组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地跨冀、鲁、豫、苏、皖五省和京、津二市,总面积30万平方公里,所容耕地面积和农业人口都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该区光热资源充足,是我国粮食、棉花、大豆、花生、烤烟、麻、果品等的重要产区。但是,由于旱、涝、碱等限制因素,大部分地区仍属多灾的中、低产地区。
从五十年代开始,有关部门及科研单位就对黄淮海平原的治理进行了综合研究。黄淮海平原在特定的季风气候、地貌和生物条件下形成了一个复杂而不稳定的地域性生态系统,旱、涝、洪、盐碱等自然灾害互相影响、交错发生。孤立地治理某一片地,或采取某种单项措施,均不易取得持久的良好效果。在治理与利用开发上,必须有总体规划,根据当地的自然特点,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调整好农业结构,安排好作物布局,综合治理,综合发展。
该区水资源不足,重视旱地农业将是发展这一地区农业的重要途径。如在干旱缺水、土地瘠薄地区,可适当压缩小麦、玉米等耗水耗肥作物,恢复和选种耐旱、抗旱的谷子、高粱、大豆等作物。该地区拥有机井200万眼,但利用率只有40%左右,必须合理利用水资源。其办法是:一、以井灌为主的地区,利用坑塘、河道蓄水,以利灌溉和补充地下水;二、在地下水位浅的地带,发展井灌井排,降低地下水位,既可控制土壤盐碱化的发生,又可减少潜层水的蒸发;三、沿黄河地带,发展引黄灌溉;四、提高水的利用率,修建防渗输水工程;五、加强管理,制订供水、用水法规。
黄淮海平原缺氮面积占耕地的五分之四,三分之二以上耕地缺磷,土壤微量元素也短缺。这就要重视增施有机肥和实行秸秆还田。可行的办法有:一,以无机促有机,以化肥增加作物谷粒、秸秆、根茎,然后使秸秆还田,增加有机物质;二,提高生物能的转化效率,调整农村能源结构,发展沼气、太阳能,并从扩种棉花与发展薪炭林中获取燃料来源,以腾出秸秆还田;三,恢复发展绿肥、豆科等养地作物,多种饲料作物,发展畜牧业。
该地区在化肥施用中,元素配比的失调现象很严重,磷肥严重不足,限制了氮肥和整个化肥增产效益的发挥。据试验,如全地区一亿亩低产田每亩都能施上30—50斤磷肥,则可年增产粮食80—125亿斤。磷肥用于棉花和油料作物,效果也很显著。国家如能重点增加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的磷肥供应,在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上将会是十分明显的。
根据该地区的特点,还要逐步建立合理的农业结构。在大、中城市郊区,应以生产蔬菜、畜禽产品等副食品为主;在滨海渔业区,则以渔业为主或农渔副业结合经营;在平原各不同类型区,应建立农林牧业相结合发展的体系。如在肥力低的地区提倡小麦与绿肥、饲草轮作,以培肥地力;易旱、易涝地可分别播种春谷、高粱等,有计划地发展经济作物。
该地区应提倡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在畜群结构上要大力发展以草食为主的牛、羊(半细毛羊、青山羊、奶羊)、兔等,继续养好猪、禽。还可利用一部分低产耕地种植绿肥和牧草,利用1,500万亩盐碱、沙荒地造林种草,绿肥也可先用作饲草,经家畜利用后还田。
该区现有果园540多万亩,占全国果树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以上,传统的地方特产果品有乐陵金丝小枣、肥城佛桃、泰和樱桃、砀山酥梨、鸭梨等,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这不仅能增加收益,而且能增加森林覆盖率。
(甘晓松 执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