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谢克尔的贬值和贝京的困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8-24
第6版()
专栏:

谢克尔的贬值和贝京的困境
谈锋
8月的特拉维夫笼罩着一股不安而又狂热的气氛。数以千计的人们麇集在银行和兑换所门前,争相购进美元。政府在一周之内两次告示安民,说是以色列货币谢克尔不会贬值;但是敏感的人们从中嗅到了不祥的预兆,挤兑美元的狂潮越发汹涌。一天之内,就有1,000万美元被争相购进。8月10日,以色列银行宣布,谢克尔贬值7.5%。一家西方杂志不无讽刺地写道:“他们(以色列人民)猜对了。”
人们对谢克尔的如此不信任正是当前千疮百孔、深陷困境的以色列经济的一个写照。
以色列政府连年来穷兵黩武,大搞侵略扩张,使国民经济背上了不堪负担的沉重包袱。人不过400万、地不过1万多平方公里的以色列在这方面颇有几项名列世界前茅的纪录:
由于疯狂的扩军备战,以色列占领军赖在黎巴嫩南部的每日军费耗费为100万美元,每年军费开支高达全年财政预算总额的31%。
财政拮据、滥发货币,通货膨胀年增长率高达140%;
赤字飞涨、债台高筑,外债已超过210亿美元,人均负债5,000美元以上,这一项是“世界第一”。
大量乞讨“美援”,以色列建国以来已从美国得到“援助”250亿美元以上,使它成了世界上得到“美援”最多的国家之一。
这一次谢克尔的大贬值,只是以色列当局企图修补其千疮百孔经济的第一步。紧接着的措施有:紧缩政府开支、压缩福利措施、提高医疗门诊费和药费、增加出国旅行税收、削减养老金和教育经费等等。与此同时,贝京当局仍顽固坚持侵略扩张政策,在非法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大兴土木修建“定居点”,在阿瓦利河耗资3,200万美元修建新的防线。一家以色列报纸写道:“尽管年轻人、老年人和病人都受到了损害,但是西岸的那些定居点却仍然神圣不可侵犯。”贝京政府紧缩经济、削减预算的大斧,首先砍向普通老百姓,这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深刻的经济危机必然要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近年来以色列国内反战运动此起彼伏,工人、技师和医务人员的罢工浪潮日益高涨。贝京政府正在失信于民,民意测验表明对贝京经济政策不满的人已从去年12月的39%增加到了53%。以色列财政部长最近信誓旦旦地说:“我们不再考虑进一步的措施了。”西方一家杂志马上指出:“在这些天,这种说法只能使人们再一次涌向银行。”谢克尔的贬值正说明了贝京政府信誉的贬值。
值得一提的是,谢克尔是古代巴比伦人和希伯莱人使用的货币名称,《圣经》中常常提到“谢克尔”,后来它成了金银财富的代名词。前几年,以色列当局把币值暴跌不止的以色列镑改名为“谢克尔”这个古老名称,恐怕不无追缅往昔荣华的含意吧。如今,谢克尔成了以色列人民不堪信任的货币,贝京政权的信誉又能维持多久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