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千家万户的事业——长乐县农村教育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8-25
第3版()
专栏:

千家万户的事业
——长乐县农村教育见闻
本报记者 毕全忠 蔡珪村
地处闽江入海口南岸的福建省长乐县,两三年前曾是走私活动猖獗的地方。如今情况已有根本变化。全县人民正在进行一项大规模的、有远见的事业,这就是兴办教育,开发智力。对长乐人民这项事业的采访,使我们大开眼界,深受教育,也使我们思考一些问题。
最好的房子是校舍
长乐农村首先给我们的突出印象是新建房子很多,农民新建的房子大都是楼房。但是,最宏伟的建筑却是小学校舍。这些小学校舍多数是三、四层楼房,长几十米到近百米,设计相当漂亮,室内光线充足。从1979年起,四年多时间内,全县277所全日制小学,有261所建了新校舍。到明年即可完成全县小学校舍的扩建更新。据县教育局统计,全县新建校舍总造价达59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3.45万元,县地方财政拨款78万元(不包括维修费35万元),县教育部门筹款54.55万元,社队投资421万元(公社21.5万元,大队399.5万元)。目前,全县93%的全日制小学配齐了课桌椅,一些社队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航城公社泮野大队实行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免费教育,龙门大队为教师免费供电、供水、供燃料。近几年来,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一直在95%以上,4—6岁的幼儿,有38%入了幼儿园,6岁入园的达66%。
同心协力办教育
不论是县委、县政府的负责人,还是社队干部和农民,跟我们交谈时,开口闭口都常用“智力开发”这个词,这个概念真是深入人心了。在智力开发方面,县委和县政府是带头的。去年,长乐县委和县政府作出《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7条措施,要求全县制订乡规民约,保证学龄儿童入学,规定每年县地方财政收入的25%用来办教育,社队每年应从企事业利润收入中拿出20%办教育,计委、建委等部门对建校所需的“三材”要优先安排,保证供应。去年县地方财政收入1,200万元,用于教育的达444.7万元,超过了25%。
社队干部和农民群众兴办教育,涌现出不少动人的事迹。营前公社近四年共投资62万元建小学校舍。现在全公社校校新校舍,班班有标准教室。文武砂公社的壶井大队、航城公社的龙门、泮野大队和梅花公社的6个大队,都是不盖礼堂、大队部,先盖小学。江田公社开明楼大队党支部书记陈仁吓已到退休年龄,还在为建小学校舍日夜操劳,有人劝他留给新干部办,他说:“我在任期内没建好校,对不起乡亲啊!”金峰公社华阳大队队长陈厦光,在建大队小学时,成天忙在工地上,自己承包的五亩甘蔗田顾不上管理,花了100多元,雇请别人除草。这样的事例真是举不胜举。
县委书记郑心坦说:“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的事,必须千家万户同心协力来办”。这“千家万户同心协力来办”,就是长乐县教育事业牢固的基础。
“想变富,要读书”
长乐县的千家万户为什么能同心协力开发智力呢?县委、政府部门的宣传、教育、引导,无疑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感到,最有力量的教育来自现实生活本身。
长乐县55万人口,27万亩耕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经济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1982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2亿多元,比1978年翻了一番多;人均收入224元(不包括个人外出从事个体工、商、副业的收入),比1978年增加了3倍;社队企业的产值达1.1亿多元,为1978年的4.5倍。研究一下经济发展的原因,我们清楚地看到,除了党的政策正确外,主要是劳动者和管理人员的科学文化发挥了作用,而这正是以前智力开发的结果。
营前公社文化教育发达,中学毕业生当农民的很多,好几个公社干部和5个大队的党支部书记是高中毕业生。这个公社的经济逐年大幅度增长。全公社水稻平均亩产连续4年超过2,000斤;1982年,全公社工、农、副业总产值达到2,137.5万元,比1978年翻了两番,全社人均收入达416元,社员私人存款达380万元,人均130元。这个公社的长安大队,原来是全县闻名的“高产穷队”。1979年,高中毕业的知青林振源担任了支书。由于有文化,他对三中全会精神理解得快,思路广,点子多。他带领社员办了14个企业,使全大队很快由穷变富。去年全大队总产值达161万元,比1978年增长9倍,全大队人均收入427元,比1978年增加7倍。广大社员和干部从现实生活中看到了开发智力的作用。“想变富,要读书”,这是群众对智力开发的通俗理解。
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来看,凡是教育事业发达的地方,犯罪就少,社会风气就比较好。全县几年来中、小学在校生没有发生犯罪案件。即便是走私活动最严重的时候,教育发达的营前公社也极少发生。这个公社的海星大队是海洋渔业大队,有很大的船队,可是没有一个走私的,全大队33年来没有人犯罪被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个大队十分重视文化教育,早就规定社员必须具有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才能下船出海。
我们在长乐还感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冲击着人们头脑中的小生产的狭隘观念,促使人们去开发智力。这就是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对劳动者和管理者的智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几年全国的制鞋厂象雨后春笋般地出现,长乐也办了好几家,竞争更为激烈。玉田公社以几千元钱起家,办了玉田鞋厂,产值几乎是一年翻一番、每年有新品种,产品打入了北京、上海市场,远销全国好些省市。我们到玉田鞋厂作了考察。他们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智力优势。全厂298名职工,高中毕业生102人,初中毕业生181人,小学文化程度的只有15人。厂长是高中毕业生,四名设计人员,两名初中毕业,两名高中毕业。
现实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长乐县群众从这本教科书中学到了重要的内容,就是开发智力,兴办教育。
值得研究的几个新问题
一、长乐县社队出了那么多钱办学,会不会加重农民负担?我们粗略算了一下,四年间全县农业人口平均每年负担不到3元钱,应该说不算多。我们在长乐也未听到反映负担重的意见。但是,我们感到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国家和地方财政出的那部分经费尽管不多,但不能取消,而且要逐年有所增长;二是动员群众出钱办学要注意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
二、从长乐的办学条件看,农村比城市好,小学比中学好,大队比公社好。如何改善农村(包括县城)中学的办学条件?我们认为也应当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但是,必须考虑到农民的利益和需要。例如,农民希望他们的子女到城镇中学上学能解决住宿问题,能学到职业技术。满足了这些要求,他们就愿意出钱为中学盖房、修路、添设备。
三、长乐农村小学毕业生51.6%能升初中,在全国来说是比较高的了。但广大农民仍不满足,希望能普及初中教育。县里感到有两个困难,一是教师缺乏;二是经常性开支困难。这确是需要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的问题。但我们感到,可以动员大学毕业生和城市知识分子到农村去任教;经费也可以象农村小学那样,多种渠道解决,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附图片)
图为新建的长乐县龙门小学 蔡珪村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