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另一出“将相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8-26
第8版()
专栏:

另一出“将相和”
房延军
据《后汉书》记载,建武年间,贾复的一个部将在颍川杀了人,被寇恂拘捕,“戮之于市”。寇恂执法严明,贾复却认为是成心与他过不去,声言:“今见恂,必手剑之!”寇恂听到贾复来者不善,就避免与之相遇;寇的侄子谷崇说:“我带着剑守卫您,一旦出事,我足以对付他们。”寇恂没有依从,他说:“从前蔺相如不畏惧秦王,却甘受廉颇的羞辱,是为赵国着想;区区一个诸侯国尚且存在如此大义,我怎么可以忘掉呢?”不久,贾复果然要来追杀寇恂,幸而未遂。寇恂感到事态严重,就差遣谷崇去奏禀光武帝。光武帝把贾复、寇恂召来,对他们说:“天下还没有安定,两虎怎能私斗?今天我给你们解了怨仇吧。”皇帝亲自做了调解人,两人当即“并坐极欢,遂共车同出,结友而去”。
廉颇与蔺相如之间,是由“负荆请罪”一幕自行结束前隙的;而贾、寇这一出“将相和”,则是由于领导干预,才得以避免一场两虎自戕的凶祸。尽管光武帝在这里没有明确明辨是非曲直,有点“和稀泥”,但在客观上支持了寇恂。
在我们人民内部,出现一些对立不和的现象,总不是什么幸事。尤其是担任着一定领导工作的干部之间不团结,闹矛盾,更会给工作和事业带来不利的影响。矛盾的双方,有时主要是其中一方理亏,有时则是双方各有缺点。如果双方能够主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分清是非,达到团结;或者理亏的一方也能象当年老廉颇一样,幡然醒悟,“负荆”自责,那当然极好。但是,有时候矛盾的双方或其中的一方偏执而不自省,关系越闹越僵,矛盾日趋尖锐、激化,这时候上级领导及时而坚决地进行干预,在坚持原则、分清是非的前提下,使他们重新团结起来,就很有必要了。
衡阳市委的领导同志就成功地做了这种转化工作。该市的一家溶剂厂有两个干部因工作问题发生分歧,一位打了另一位一个巴掌,居然引起轩然大波:被打者要上告,不争回理不罢休;打人者受到撤职处分,想要自杀。矛盾尖锐,一触即发。衡阳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此事十分重视,市长亲自去慰问被打者,并要求他为消除隔阂作出贡献;同时市领导又委托主管局的负责人多次耐心诚恳地帮助打人者。终于使双方消除了矛盾,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了。
“毋忘团结奋斗,致力振兴中华”。搞好团结,也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