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罗工柳画展》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8-26
第8版()
专栏:

《罗工柳画展》观后
艾中信
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他的步伐总是和他所处的时代相合拍的。时代,把他推上艺术的大道;他的艺术则反映着一定的时代精神。罗工柳同志就是在革命斗争中培养成长,运用美术武器直接参加抗日武装斗争的画家之一。他的艺术生涯,是从版画开始的。1938年冬到1942年初,他接受党的指派,和其他几位同志组织成鲁艺木刻工作团,到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建立水印木刻工厂,创作出版了许多水印的新年画和其他木刻作品,成绩蜚然,受到群众的欢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的创作转而采用更轻便的样式,以速写和素描为主。
罗工柳在美术上是多面手,但是他有条件拿起油画笔,还是在全国解放以后。我们从他最近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人画展中,可以看到他在油画方面的成就。《地道战》是一幅知名的作品。它成功的原因,在于画家对要表现的题材拥有高度的责任感,产生了不可抑制的创作热情。这种可贵的创作欲,促使他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又迫使他想方设法去获得表现技术和技巧,去克服一切困难。最重要的是当年他在敌后,曾和那里的老乡日夜战斗在一起,和人民群众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作品的情节生动,形象鲜明,两个女游击队员在地道口倏然跃出,一间极其普通的牲口房成为战斗的舞台,典型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机智和平原游击队生龙活虎的气概。作品的构图富于戏剧性,人物安排恰当,他们静悄悄地,然而又异常活跃;节奏稍带紧张,然而充满信心,和主题思想是十分贴切的。他在同时期创作的另一幅革命历史画《整风报告》,也是一幅着力之作。在毛主席和为数众多的革命干部的形象上,下了不少功夫,使作品能唤起人们对延安年代峥嵘岁月的回忆。后来他创作的《毛主席在井冈山》和《前仆后继》等重大题材的作品,在色彩和形式上都作了许多大胆的探索,使画风有了显著的变易。他的这种探索和追求,在一些油画肖像和风景中更为突出。他用色彩整体地表现各种情况下的对象,用色彩充分地刻画形象。他的色彩,融合着雅致和绚丽,形成恬静而又活泼的情调;他的笔法,兼用揉、敷、点、擦,常用满锋厚涂,间以小锋点染,笔意酣畅,感情浓郁,富有音乐节奏感。
罗工柳走着他自己的油画之路。他努力以民族、民间的传统来丰富自己。《夜梦》、《海之歌》、《中流砥柱》等又作了新的探索。艺术的道路是没有尽头的,罗工柳的油画风貌必将伴随我们这个时代更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