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出口商品削价竞销 国家受害 有关部门应认真研究解决这个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8-27
第2版()
专栏:

出口商品削价竞销 国家受害
有关部门应认真研究解决这个问题
本报综合消息:最近我国外贸管理部门对几种出口商品在港澳市场上的销售情况作了调查,发现我一些外贸单位交叉经营,自相竞销,造成很大损失。
一、多头经营,低价竞销。棉布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品种多,数量大。价格十分敏感。过去经营口岸只有6个,现在增加到27个,由于出口一哄而上,香港市场供过于求,再加上国内有些单位向外低价竞销,使价格大幅度下跌。在香港市场,我出口的的确良坯布卖价已下降15—20%。
二、任意提高佣金和回扣率。有些外贸单位不仅低价竞销,而且对外商还采取增加回扣的办法,拉拢客商,争夺市场。我国出口的制钉铁丝的价格,比规定价格低5.7%,并给回扣3%。由于任意提高佣金和回扣率,使正常出口业务受到严重影响。
三、拉拢客户,争夺代理商。我国各口岸价格不一,出现三种水平价格。我国出口的茶巾,在意大利市场一直由一家中间商包销,情况良好。最近这家中间商突然停止履行合同,因为有的客户已向另一家中间商买到了中国货,价格低10%。又如国内有的地方卖给香港的双绉绣衣,比正常出口价低15—34%。有些外贸公司本来不经营丝绸绣衣出口业务,但他们见客就接,要货就卖,使港商能以低价订购。目前经营丝绸制品的港商有135家,其中只有19家是与我签了协议的专销商,其余都是散户,报价比我正常出口低10—30%,破坏了我出口业务的正常销售渠道。
早在1954年,由于浙江榨菜大量向香港推销,远远超过海外市场的需要,卖价大落。当时一位中央领导同志指出:榨菜出口数量增加2倍,外汇收入所增无几,为什么自己不吃,非要送到香港去请客?事隔近30年,当时批评的傻事却仍然时常出现。
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除了我们在工作中缺少调查研究,对国外市场心中无数之外,还与我们现行体制的弊病有关,内贸外贸各管一摊,外贸之间也不够协调一致;有些省市为挣外汇,对内抬价抢购,对外低价竞销,结果是肥了外商,亏了国家。在体制改革中,有关单位应该认真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过去批评过的傻事决不能再干下去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