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读《蔡楚生的创作道路》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8-29
第8版()
专栏:书林漫步

读《蔡楚生的创作道路》有感
少舟
自三十年代左翼电影运动以来,我们涌现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电影艺术家,他们创造的累累果实,是我们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的珍贵财富。
正值著名的电影艺术家蔡楚生逝世十五周年之际,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了蔡洪声的研究成果——《蔡楚生的创作道路》。
蔡楚生是我国最有影响的电影艺术家和中国进步电影事业的重要领导者之一。他从二十年代末走上电影创作的道路,先后编导(或与其他人联合编导)了《南国之春》、《共赴国难》、《都会的早晨》、《新女性》、《迷途的羔羊》、《孤岛天堂》、《南海潮》等影片;特别是他1934年编导的《渔光曲》,在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荣获荣誉奖,成为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奖的影片;1947年他与郑君里合作编导的《一江春水向东流》
(上下集),更以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成就,在中外享有盛誉。解放以后,他历任文化部电影局艺术委员会主任、电影局副局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影协主席等职,为社会主义电影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他也没有逃脱江青对他的迫害,终于于1968年7月15日含冤去世,终年仅62岁。
蔡洪声同志占有了丰富的资料,并结合蔡楚生的经历及其具体作品,对他的思想发展和艺术创作道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索,在此基础上撰写了《蔡楚生的创作道路》一书。作者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艺术家一生从彷徨、探索的小资产阶级“纯艺术”迷宫,走上现实主义之路,为民族的自由解放而呐喊,进而接受共产主义世界观,在创作中实现了由“现实主义”向“革命现实主义”的飞跃的各个时期的创作思想及其作品,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因此,该书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使人们从蔡楚生这位艺术家身上,深深感到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必须首先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否则,是不可能成其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民的艺术家的。这对我们今天青年一代艺术创作者来说,有着普遍的认识意义。
其次,作者通过对《一江春水向东流》、《渔光曲》等代表作的思想意义、艺术特色及其在电影史上的地位的中肯分析,使人们看到,作为一个艺术家,坚定地坚持严格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重要性。蔡楚生认为,电影是一种具有极广泛的群众性的艺术,最接近生活,接近真实,能给观众以最深刻的影响,观众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从影片所表现的人物身上吸取力量和养料。因此,他主张积极地发挥电影的社会作用。为此,就更应该加强影片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蔡楚生作为一个艺术家,他与评论家的密切关系和他接受批评的真诚态度,也是令人钦佩的。蔡楚生在彷徨、苦闷的低沉情绪中编导的《粉红色的梦》,受到左翼电影工作者激烈的批评。当时聂耳以“黑天使”的笔名发表文章,尖锐地批评蔡楚生的作品是“麻醉阶级意识的工具”,向他指出:“不要再做艺术家的迷梦”了。蔡楚生看到文章后,亲自找上门去真诚地感激聂耳对他的批评。他说从这以后,“我总把他(指聂耳)看成‘畏友’,并得到他许多真诚恳切的帮助。”还有奠定了中国电影批评基石的尘无,对蔡楚生每一部作品也都有过评论和批评。就是在这些批评家的尖锐批评中,蔡楚生认真地思考了自己所走的道路,终于转变了立场,走上了一条新的创作之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