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赵国有谈爱国生产竞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12-18
第1版()
专栏:

赵国有谈爱国生产竞赛
本报记者 陈迹
在全国总工会三层楼上的办公室里,赵国有沉静地坐在沙发上翻阅着文件。四小时以前,他才从天津回来。他到天津去,是把全国模范车间——赵国有车间展开爱国生产竞赛的先进经验,介绍给天津市工会干部、劳动模范和工人代表。今天——十二月七日他回到北京后,立即就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生产部副部长之职。他正准备明天——十二月八日去上海工作。去上海的任务有三:(一)介绍生产经验,帮助上海工人搞生产竞赛;(二)动员上海青年工人参加军事干部学校;(三)向有着丰富斗争经验的上海工人弟兄学习。这是他当了生产部副部长的首次任务。
赵国有知道他的荣誉是和沈阳第三机器厂工友们的努力分不开的。他曾几次写信给第三机器厂的工友,其中有一封信是这样写的:“离开你们以后,时时刻刻想念你们,特别是想我们的工作,有时候睡觉也梦见在车间工作。”由于赵国有和第三机器厂所有工友的辛勤努力,第三机器厂成为全国工人学习的榜样,赵国有车间是全国工人实行爱国生产竞赛的旗帜。
“赵国有车间为什么要展开爱国生产竞赛运动呢?”赵国有说:“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保卫我们的家乡,保卫我们的好日子。”仅仅解放了两年的沈阳工人,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赵国有过去是个从来被人瞧不起的小徒弟,穿不暖,吃不饱,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吃不起药痛苦地病死。今天呢?家里堆满高粱、装满大米,住着楼房,穿的是崭新衣裳,上北京,去苏联,参加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到处都受人欢迎和尊敬。赵国有的工厂呢,所有烟囱都冒了烟,所有墙壁都油漆一新,工人成了工厂的主人,工人的智慧得到无穷发展的机会,展开过创新纪录运动和红五月竞赛,出产效率一再提高,工人生活逐步改善,他们有跳舞厅、有俱乐部、有理发室、洗澡堂、合作社,还有业余学校,他们热爱着这个和平建设的生活。
但是,美帝扩大侵略朝鲜,威胁着我国安全,破坏了第三机器厂安静生产的生活,工友们都愤怒了。赵国有说:“美国强盗又想把我们拖回到日伪和蒋匪的黑暗时代去,我们尝过日寇十四年的苦头,受过蒋介石的压榨,我们决不能容忍美帝再来糟蹋。”工友们参观了朝鲜解放五周年纪念图片展览会,那里展示着美帝飞机轰炸朝鲜的惨象:一个朝鲜和平居民的家庭被炸,只剩下一个八岁的孩子,抱着一个五岁小弟弟啼哭;一个失去了妈妈的孩子,还吮着被炸死的妈妈的乳头;一个背上背着被炸死了的孩子的母亲,还没有发觉自己已经没有了孩子。工人们回忆起过去日寇给予中国人民的灾难,赵国有代表工友们发出了战斗的声音:“咱们工人要展开爱国主义生产运动,增强国防力量,揍死美国侵略者。”这就是机器第三厂爱国生产竞赛运动为什么飞快发展起来的原因。
十月里,美帝炮火逼近鸭绿江,赵国有车间的爱国生产竞赛如烈火燃烧起来。那时候,工人们已完成了全年生产任务,正愁着没活干,工友们议论纷纷,想出了一个方法:主动要求上级,多给任务,和制造科订立合同,保证有活可做。制造科见工友们生产热情这样高,就答应了这个要求。有了制造科的保证,工友们大胆订计划,订小组计划,订全车间计划,计划里规定了出勤率,质量和产量的具体数字,保证只能超过,不能完不成。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向全厂发出了挑战书。他们还向全东北发出了竞赛的号召。他们表示:“要在生产战线永远打胜仗,不怕美机的扫射和轰炸,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工作。”
竞赛热潮汹涌澎湃,赵国有车间忽然接到一项紧急任务,限七天完成。上级分配任务时,想到赵国有车间是个模范车间,应该多给些任务;而赵国有车间呢?两个工长被调走,四个生产组长被送去学习,力量显然不够。但是如果不限期完成这个重大任务,那还叫做什么模范?毛主席亲笔写的“生产战线上的模范”的奖状,闪耀在工友们的眼前,“不管任务怎么重,不管有什么困难,我们一定要完成!”工友们干了一天,计算了一下工作效率,七天只能完成临时任务的百分之七十,“那不行!咱们首先带动全东北搞竞赛,如果咱们完不成任务那还能成?”大家很着急,人人在想办法,有的说:“要完成这样重的任务,必须加班加点!”但工会坚持:“不能加班加点!”工友说:“不要公家加班加点的工钱还不行吗?”工会从各方面加以解释:“爱国生产竞赛是抗美援朝斗争的一部分,不能把它看成是临时的突击任务,抗美援朝和生产竞赛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老要加班加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工会又提醒大家:“多动脑筋!”工友们一面生产,一面在研究,确定了一个原则:从劳动组织和生产技术两方面找寻办法,来迅速提高效率。
根据这个原则,工友们从实际工作中发现了一个工作效率不能提高的原因:过去车间的人力齐备,各组规定干什么就只干什么,能够收“熟练”之效;如今各组有些人调走了,技术能力有了差别,而且新的任务在过去又没干过,所以按照老的组织来办事,就要差劲些,他们决定重新改变各组劳动组织,使技术高的做细活,低的做粗活,这样一变,效率提高了一些。但还不能按期完成任务,大家说:用一切力量来解决怎样完成任务,各种会议都以这个问题为中心议题,在技术学习班,工友们和技术人员一再讨论、钻研,“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技术员廖尚光等根据工人的经验和意见,改造了制生铁螺丝帽的工具——样板刀,帮助工友怎样使用,征询工友在使用时有些什么困难,这样又再三修改,立刻使新的工具产生新的效果:提高生产效率八倍。七天的紧急任务——这个难能按期完成的任务——居然在六天内胜利完成了。赵国有车间又增加了一页光荣历史。
“胜利了的中国工人阶级提高了政治觉悟,就懂得用种种方式来保卫祖国。”赵国有还举了许多例子,来说明这个事实。过去东北是以件计工资的,在生产竞赛中,行政上仍按件给付工资,但工友们心里想:“多做一件活,就是多增加一份打击美帝的力量。”为祖国多做活,是工人的政治责任,为什么还要超额部分的计件工资呢?大家要求:“不要超额部分的计件工资”,不要超额部分的计件工资,反比往年多做出许多活。
在过去生产竞赛运动中,往往只有工人搞得最火热,这次赵国有车间的爱国生产竞赛完全改变了这个现象:全车间的职员、技术人员、医务人员、事务人员和女职员都卷入了竞赛的热潮里。他们除了保证把本部门工作干好,还跑到现场来帮助工作,他们说:“我们不会生产螺丝钉,但可以帮助搬运螺丝钉和其他零件,使能生产的人可以更多生产。”有的女职员搬东西,把手磨成泡,还不在意。有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在一起,白手套变成黑手套,全身油腻,简直分不出谁是职员谁是工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工友们的劳动热情就更高了。赵国有告诉我:有个老工人在专心工作的时候,他的裤子掉落在地下,还不知道,还不停地作活,别人告诉他,他没听见,后来还是一个徒弟替他把裤子拉上去时,他才发觉。
像赵国有车间这种工作精神,说明觉悟了的全国工人和全国人民具有无穷尽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不可轻侮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