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卡拉玛巡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02
第6版()
专栏:

卡拉玛巡礼
黄云龙
“卡拉玛”,在阿拉伯语中是“尊严”的意思。约旦人用它为约旦河东南岸一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命名,是因为那里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战斗——卡拉玛战役。这是约旦人民引以自豪的。
在约旦朋友陪同下,我有幸参观了卡拉玛地区。汽车从首都安曼出发,沿着崎岖的山路,把我们带到设在约旦河谷东山上的瞭望台。从这里举目眺望,隐约可见灰色的西岸山峦,群山上空笼罩着层层乌云,象征着在以色列占领当局统治下的恐怖气氛。而俯视瞭望台下,葱绿的菜园和茂密的果林把卡拉玛地区装点得分外幽美。当年硝烟弥漫的战场,如今已变成约旦主要的蔬菜和水果产地。瞭望台上执勤的军官向我们自豪地谈起了卡拉玛战役的情景。
那还是15年前的1968年,以色列当局以1967年6月中东战争的胜利者自居,乘约旦等阿拉伯国家由于6月战争失利正在整编队伍的时机,阴谋对约旦发动一次突然袭击,妄图将约旦武装力量消灭在整编完成之前,同时直接打击巴勒斯坦游击队,占领约旦河谷,夺取东岸高地,继而进军首都安曼。3月21日凌晨,以色列悍然出动大批飞机、坦克、伞兵、步兵、炮兵,越过约旦河向东南岸地区大举进攻。侵略者居然扬言当天中午要在安曼吃午饭。
面对以色列这种对阿拉伯民族尊严的严重挑战,约旦和巴勒斯坦人民同仇敌忾,决心予以迎头痛击。他们立即组织起密集的炮火,向入侵者发动了英勇的反攻。约旦军民与巴勒斯坦游击队协同作战,以“尊严不容侵犯”的坚强意志,用炮火、子弹、刺刀、匕首等各种武器,从南、北、东三面出击,同强大的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战斗持续达15个小时,敌人的飞机、坦克和士兵被大量消灭在卡拉玛地区,入侵者伤亡惨重,眼看就要陷入灭顶之灾。以色列当局见势不妙,不得不作出有史以来第一次请求停火。但侵略者得到的回答却是,“以色列不从卡拉玛的土地上撤走最后一个士兵,我们决不停止战斗”。最后,以色列入侵者只好丢盔弃甲,狼狈逃窜。晚上8时许,整个战斗宣告结束。
尊严胜利了,人民胜利了。约旦举国欢庆这一伟大的胜利,安曼张灯结彩迎接凯旋归来的阿拉伯英雄。侯赛因国王把卡拉玛战役的胜利称作阿拉伯民族伟大革命的史诗。而在约旦河彼岸,敌人却一片哀鸣,以色列参谋长承认遭到了最严重的失败。
约旦和巴勒斯坦人民为了捍卫民族的“卡拉玛”,曾经付出了血的代价。在向导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座落在约旦河谷的烈士陵园。陵园掩映在长青树和鲜花丛中,显得庄严、肃穆。陵园中央,一尊巨大的战士塑像昂然屹立,他紧握钢枪、扬手前进的姿态,表现了约旦人民当年奋战沙场的英姿。塑像一侧竖立着烈士墓碑,上面记载着为民族尊严而光荣献身的英雄们的光辉名字,寄托着人民对先烈的敬仰和深切怀念。
告别烈士陵园,我们驱车南下参观了位于约旦河下游的侯赛因大桥。那奔腾的约旦河水,仿佛正在倾诉西岸人民在以色列占领当局恐怖统治下的痛苦遭遇。大桥南端有座断桥,断桥西侧的残壁、枯树,使西岸的气氛倍显凄凉。侯赛因大桥西面的以色列士兵,正无精打采地盘查着来往车辆。而桥东的约旦哨兵则严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雪亮的眼睛,时刻警惕着敌人任何新的扩张企图。约旦的哨所所长指着旁边的断桥说,当年以色列入侵者就是通过它进攻东岸,为了切断敌人的退路,它在卡拉玛战役中被巴勒斯坦游击队炸毁了。现在,它已成为侵犯约旦人民民族尊严的敌人有来无回的历史见证。
在返回安曼的路上,一位约旦朋友满怀激情地朗诵了一首诗:
“卡拉玛,
尊严—胜利—史诗,
我们不惜为您付出血的代价。
圣城—西岸—家园,
卡拉玛属于你们,
我们将向占领者作更加有力的回答!”
这激昂、铿然的诗句,表达了约旦人民为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为保卫阿拉伯民族尊严而奋斗的坚强决心。(附图片)
卡拉玛烈士陵园一角 赵 英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