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杂谈杂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02
第8版()
专栏:

杂谈杂文
陶 白
近几年来,文艺园地里重新又呈现出姹紫嫣红,百花争妍的局面。然而,在目前的刊物之林中,唯有杂文却似散兵游勇,显得比较寂寞。很多文艺刊物,根本不登杂文。也许有人因为写杂文倒过霉,成了惊弓之鸟,至今余悸未消?其实,“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由于写杂文而一夜之间成为楚囚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可是,在有一些人看来,杂文似乎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雕虫小技。据说在评定职称中只看洋洋万言的学术论文,而短小的杂文,则不能作为依据。这种“文微人轻”的现象,怕是也对报刊上刹不掉的长风起了某种推波助澜的作用。
胡乔木同志曾经提倡写短文。我认为短文也正是杂文的特色之一。这不仅是因为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中,短小精悍的杂文比长篇巨著拥有更多的读者,更重要的是杂文能起到特殊的战斗作用,尤其是党风和社会风气还没有根本好转的今天,更需要发挥杂文的战斗性。总之一句话,时代需要杂文,生活需要杂文。
杂文写作和其它文艺创作一样,不能有模式。由于时代不同,生活之千变万化,杂文也应千姿百态。优秀的杂文该有它自己的特点和个性。要写好杂文,决不是从模仿得来的,它不能象小孩子练字,可以找个字帖来临摹。借鉴可以,模仿只会形成模式,扼杀创造性。从别人那里摘来的奇花异草,插到自己的地里,总不会有活气。
杂文的主要任务是针砭时弊,因此,它总要带点刺,决不是一个四面光滑、八面玲珑的东西。有人提出,没有讽刺就没有杂文,我认为讽刺是杂文的一个重要特色,但也不要把它当成模式。因为有些写得很好的杂文,并没有讽刺,只是向社会吹起号角,有的还是对崇高事物的歌颂,不能因为它没有讽刺,就不算杂文吧?
我有个宗旨,杂文就是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至于能不能发表,悉听尊便。发表不出去,也可以传之后世嘛!当然,我不是名人,也没有多少名言。历史上很多大文人的诗稿、书稿,往往是死了之后才出版的,生前出得不太多。我觉得写杂文,是锻炼自己思维能力的一种好办法,培养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养成事事关心的好习惯。即使发表不了,也是很有得益的。如果报刊能用,也要尊重编辑,能用可以改;不能用可以退还。我们要理解编辑自有他们的苦衷。他们了解时势,选用稿件既要从全局出发,又要爱护作者。
杂文究竟怎样写?还是要讲究“三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这三者融会贯通,缺一不可。思想性,就是要写得深刻,看了能发人深省,至少要有一点启迪,有所触动。当然,文无完文,譬如一首律诗,我认为其中有两句写得好,就算好诗;一篇短文其中有些独到见解,有点分量,便算好文章。
知识性,我是很重视的,对青年尤其要给以知识,寓理于知识之中,板着面孔讲大道理,青年人未必爱听。现在我们有的文章,实在很单薄,既缺乏知识,也没有几句是自己的话。鲁迅的文章旁征博引,嬉笑怒骂,大家爱看。我曾作过一个粗略的统计,《鲁迅全集》中引证过的中外古今的书约有555种之多,书中涉及的古今中外的人物有1,000多个。他在说理的同时,给人以很丰富的知识。我认为《鲁迅全集》堪称中国的百科全书,这并不是夸张之言。所以,我并不一般地反对引经据典,鲁迅用的典故很多,问题是如何用法。
杂文还要写得幽默、风趣,读起来使人发出会心的微笑。但是,过分追求趣味性,而不在分析说理上下功夫,有时就不免失之油滑,也会失掉杂文的严肃性的。
杂文的写作,我认为要注意三点:一要讲党性。这是我们立身处事和作文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二要讲分寸。首先要分清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固然要讲分寸,即使对敌人,也不必剑拔弩张。鲁迅说过,恐吓和辱骂决不是战斗。最有力的东西莫过于事实,在事实基础上讲的道理是谁也驳不倒的。三要留有余地。所谓留有余地,是因为个人的视野总有局限性。文章不留一点余地,话说过了头,并没有好处,弓弦绷得太紧是容易断的。
近来,有人提倡要搞一个杂文奖,目的无非是使更多的人重视杂文的作用。我认为杂文的繁荣会有个过程,一是要有更多的人来写杂文,好杂文多了,就会拥有更多的读者;二要有一个使杂文自由生长的民主空气,我深信,杂文必将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发展而日益繁荣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