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淘金小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02
第8版()
专栏:

淘金小记
杨羽仪
粤西封开县有个金庄,是个淘金的聚宝盆。
沿着贺江而上,两岸起伏的山峦长着无数的竹子,长年翠色逼人。可是,一到上游,翠色渐淡,涌起十里金涛,这便是金庄河。它充满神秘感和诱惑力,金山口、金塘、金楼、金庄,金牛、金妹、金兰、金桂……不管人还是物,皆冠之以“金”字。走进金庄,便象走进迷人心目的胜境。
黄昏,夕照下的金庄河一片欢腾。河面上大小船只渐渐点上了油灯,农民们洗罢一天耕作的褥热,吃了晚饭,不论男女老少,都下河淘金去了。
这里遍地是金沙,只要在河边挖去一层一二尺厚的表土,里面便是含金的沙层,或五六尺厚,或二三丈厚。人们把沙挖出来后,便腰系竹筒,手提金斗(一种微型木船)下河淘金去。淘金者半泡在水里,弯着腰,托着金斗在河里摇荡,时而轻晃,时而长荡;时而交臂,时而回旋。臀部腰部的曲线和金斗漾起的波纹,配合得异常匀称。轻轻的影,曲曲的波,突兀俯偃,形态万千。人们淘净了金沙,便渗着少许清水,流进腰间的竹筒里。淘金的时候,人们互相传递的喜悦,加上想象和渴望的做美,滋味极浓,而相互竞发出的喧笑,抑扬顿挫,远近杂沓,和着流水的活泼声,合成别具意韵的山村夕歌,煞是迷人。
金庄的淘金,也有一些轶趣。比如,有个农民建了一幢泥砖屋,日子长了,风雨浸蚀,沙浆剥落,星月下,泥墙闪着神奇的金光。仔细一瞧,原来泥砖里含有不少金沙。于是,生出《金屋的童话》来。村子里有一座古老的木桥,大伙提议“革”它的命,造一座公路桥,奠基那天,老人在河里挖了几个深坑,金子也淘出来了,一秤,足有二三十两,造桥的钱就不愁了。象这样的趣事,百听不鲜。
然而,在平川淘金,仅是金庄淘金的一个小景。倘若到深山瞧瞧,还会发现一大奇观。当我们的吉普车趟过二十八道浅溪时,沿途便发现山上有许多矿窿。人们挖窿打洞,去寻找山上的脉金,取了金矿石,运往临溪的茅寮储存起来。每个寮子坐落着一两台水轮车,虽不及西班牙的风车庞大和壮观,但它们依山傍水,带动着几个灵巧的木人,从不疲倦地摏着含金的矿石,也不失为“金庄一景”吧。这种操作,适于脉矿的开采。人们把金矿石摏成粉末后,便筛进一条缓缓流动的浅水木槽里,金沙便从木槽里沉淀下来……
淘了金,还要“煮”金。金庄上千户人家,几乎家家都有个“煮”金炉,它保留着民间的、原始的风味。淘金者把一根三尺长的圆木雕成空心,造了一个风箱,旁边用粘性很大的湿黄土糊成一个锅型的小灶,小灶上放木炭。淘金者拉起风箱,木炭便熊熊燃烧。火炭中央,放一只小瓷杯,先用硼砂把瓷杯的杂质“洗”净,再把金沙放进杯里,放少许纯碱,不到半个时辰,瓷杯被烧得通红。杯内一颗金珠在滚动,闪耀着眩目的光芒——那是纯度可达百分之九十五的赤金。据说,建国以来,金庄的淘金者,多用这种民间的淘金和“煮”金法,采金几万两。
金子是稀有金属。古往今来,人们为了金子,演过不少异常离奇、曲折、惊险的掠夺和凶杀案。象童话里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象电视剧中的《黑十字架》……对于金子的诱惑力而造出的丑恶,常常使人叹之、惜之、怜之、恨之。然而,在这个金庄,黄金好象一点儿也不神秘,变成童叟皆识的“凡”物。谁发现了金子,邻人便为他道贺;淘了金子后,便交给银行,不和私人交易,好象是天经地义的。别人获得一个金娃娃,也不会因妒忌而产生异端和邪念。即使来了个陌生人,他们也不忌讳,相反热情相邀,让你下河试试淘金者的风韵,或侃侃地叙说着金子的神奇故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